当前位置:

黄国松:把工厂开回家乡

红网时刻湘西12月23日讯(团结报记者 阙志明)39岁的龙鲜姐家住吉首市河溪镇百里安置区,早上7点半出门,8点到达电子厂上班,下午5点下班后还能照看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自从河溪镇开设了电子厂,安置区和周边村子里的妇女都有了一个干活的好去处,用她们的话说每月2000多元的收入,穿针、焊接都是手上功夫,干净、整洁也体面。

电子厂的老板叫黄国松,河溪人,20几岁南下打工,后来拥有自己的工厂、公司,他的厂子里最多的就是湘西人。可是来来往往,厂子里的年轻人不少回乡结婚生孩子,从此再没有出去。黄国松问起他们的近况,知道一边带娃一边生存的他们并没有比想象中好。不少人喊黄国松就在河溪镇建一个厂子,可是算算物流,算算成本他始终不敢答应。

在河溪建一个电子厂何尝不是黄国松的一个梦?北上广深越发达,他的心里就越难过,他说他总想为家乡做点什么,却总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2016年春节,黄国松回家过年,他看到了借着精准扶贫政策的东风,家乡建立起了一幢幢搬迁的大楼,100户401人全部都已经搬迁入住,安置小区整洁宽敞。他忽然间想到,为什么不在这里办厂呢?只要有了产业,这些乡亲们不仅可以学习新技术,也可以一边尽量照顾家里,一边挣钱养家,这样不就可以让他们不仅能“稳得住”更能“得致富”么。

说干就干,他拉着公司的几个负责人算成本,谈合作,设计方案。最终他向商会申请投资资金5000万,在各项手续办妥之后,就在距百里集中安置点不到200米的地方着手建立工厂,注册名称湖南海宏昌电子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电子游戏机配件和耳机,产品主要销往日本、欧洲和美国。

为了能让这些老乡们照顾到家庭,公司将实行以小时计费的制度,工作时间较灵活,每天只要保证做满8小时,时间方面工人们可以灵活安排。每月工资大概可以达到2500元至3000元以上。这些制度的设置,对于黄国松来说,是给他心心念念的家乡的回报,为家乡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为了照顾到更多贫困户,黄国松把工人的年龄上限放宽到50岁以上。“流水线不行还可以做包装和搬运,只要他们干得动,岗位就需要他们。”他告诉记者。

虽然新厂房正在建设中,黄国松的工厂却提前开工了。在租来的厂房内,龙鲜姐就是工厂的第一批工人。厂房内,穿针、焊接、组装正有序的进行。为了让明年工厂顺利开业,黄国松提前招募了一些员工进行试生产,年底将正式把报名员工集结起来综合培训。42人的车间里,像龙鲜姐这样的贫困户有20余人。李春兰小时候烧伤了腿,行动不便。早年她也尝试着出去打工,可是坐火车、坐汽车总是不方便,想回家时总是特别难。如今就在镇上打工,她感到方便多了。她说:“希望老板一直有活做,我们才能有收入。”

深圳的运营公司、东莞的主厂、河溪的分厂,黄国松最牵挂的还是河溪。河溪的分厂成了他的主战场,同时他也在谈新的业务,确保工厂建成后工人一直都有活做。

河溪镇的党委副书记吴春建说,黄国松的电子厂解决了河溪镇百里集中安置点101户405人的“稳得住”的问题。目前已有100多人报名进入电子厂。

适逢赶集,中午时分龙鲜姐吃了碗粉又回去上班了,有工作生活就有了保障,也有了盼头,更有了动力。

来源:团结报

作者:阙志明

编辑:李艳华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政法
  • 民生
  • 县市区
  • 公示公告
  • 旅游
  • 经济
  • 教育
  • 红图
  • 精彩视频
  • 虢正贵
  • 龙晓华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西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