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晨风三论|城市既要重建设更要重管理

剥茧抽丝,层层深入。

连续两论之后,晨风继续发声,今天推出《城市既要重建设更要重管理——三论反对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不切实际现象》。

在对盲目建大马路坚决说“不”,并深入分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屡禁不止的根源后,晨风的观点非常鲜明:城市,不应是简单的人口汇集地,而应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家园;不应是高楼和马路的随意叠加,而应是一个“骨骼强、血脉畅、气质美、活力足”的生命有机体。

对于城市来说,建设与管理,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一座舒适惬意的城市,往往管理比建设更重要,内涵比规模更重要,品质比速度更重要。

城市究竟为谁而建?晨风君说得好:说到底,是为工作、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老百姓而建。我们不仅要看地标建筑撑起的天际线,更要看万家忧乐拼成的地平线,不能忘记当初为什么而出发!

晨风还说了啥,马上来读原文。

????_20180718151052.jpg

城市既要重建设更要重管理

——三论反对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不切实际现象

晨风

“城,所以盛民也。”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曾这样解释城市的内涵。城市的核心在人,解决好人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是城市工作的价值取向;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标尺。

城市,不应是简单的人口汇集地,而应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家园;不应是高楼和马路的随意叠加,而应是一个“骨骼强、血脉畅、气质美、活力足”的生命有机体。

对于城市来说,建设与管理,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然而,遗憾的是,有的干部总是热衷于盖高楼、树地标、建广场,认为这些有形的东西容易出政绩,容易博得“鲜花”和“掌声”,而对于搞管理、做服务这些无形的东西往往“提不起兴趣”“打不起精神”“想不出办法”。

城市究竟为谁而建?说到底,是为工作、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老百姓而建。我们不仅要看地标建筑撑起的天际线,更要看万家忧乐拼成的地平线,不能忘记当初为什么而出发!

细节决定成败。城市管理必须在细微处见功夫、见质量、见情怀,这远比多造几栋楼来得重要。有的城市,表面上看光鲜亮丽,繁花似锦,但仔细一打量,或者住上一段时间后却发现,要么标识牌不明显、路牌指示不清晰,进城如入迷宫;要么人行道、自行车道、慢车道混在一起,惊险连连;要么地下管道失修,常常污水外溢;要么人行道上乱堆乱放,道板七翘八裂,行走不便;要么人性化欠缺,半天找不到一座公厕,绕道很远都过不了马路……总感觉城市缺了一点内涵,少了一份温暖。

城市日常生活中的这些问题,看起来是些许小事,却连着偌大民生。作为城市管理者,要注重发现群众身边的烦心事、困难事,善于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不断补齐城市管理与服务的短板,增强群众的舒适感、幸福感。

有些人总说领导干部都是抓大事的。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一座城市的主政者,既要抓建设开发这样的大事,也要一枝一叶总关情、万家忧乐在心头。如果说建设主要是塑形、是显绩,那么管理和服务更多的是走心、是潜功。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红绿灯跟交通监控摄像头的距离,他们在同一根杆子上,却从来没有通过数据被连接过。”百姓的一句调侃,折射出城市管理的一个新课题。互联网时代,城市管理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人脑”之外,找到智能化管理的“外脑”。比如城市的潮汐车道、借道行驶,大大缓解了交通拥堵。对很多地方来说,智慧城市、精细管理、精明增长,才刚刚破题,还大有文章可做。当然,推进信息化管理,并不是要我们一哄而上,盲目地去引进新设备新技术,而是要用信息化、集成化、大数据的思路,使有限的投入发挥出更好的效益。

一座舒适惬意的城市,往往管理比建设更重要,内涵比规模更重要,品质比速度更重要。城市管理如绣花,需要顶层设计,需要一丝不苟,需要绵绵用力,需要用心用情。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的作用,实现全体市民共建美好城市、共享美好生活。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杨姝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政法
  • 民生
  • 县市区
  • 公示公告
  • 旅游
  • 经济
  • 教育
  • 红图
  • 精彩视频
  • 虢正贵
  • 龙晓华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西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