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蕉坪村地处湖南省湘西州泸溪县洗溪镇境内,与吉首市丹青镇、古丈县河蓬乡接界。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寨,1433人,地域面积13.89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集村。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数纱”、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跳香”极具少数民族特色,该村被授予“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6年11月,芭蕉坪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名单。
芭蕉坪节日 向晓玲 向晓菊 摄
秋天的脚步近了,8月的芭蕉坪逐渐变幻出红的、黄的等浓烈色彩。但是,山坡上,绿意盎然,稻田里,稻花飘香。天上,几朵闲云,忽聚忽散,无忧无虑。
穿过稻田,爬上村后老香屋。这是不大的一块平地,却被数棵老树围绕。远远看去,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好不凉爽。近前,张开双臂,竟然两人也不可围。
村妇联主席熊显春指着一棵上百年历史的金丝楠木,说:“这是我们村里的宝贝。”
村中,这样的“宝贝”很多。经百年风雨而不倒,老树已经成为村庄的守护神。芭蕉坪也形成了村在山中、院在林中的如画美景。
走进芭蕉坪,岁月打磨下的石板路已经光滑透亮,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从山顶向山脚蔓延开去。桐油浸润的木质房屋,变得粗糙乌黑,却散发着独特的香气。眼前的村落,时刻彰显着祖辈的智慧,披着风霜从历史中走来。
村秘书张宗柱介绍,村中古老的房屋有100多年历史,都是木质结构的苗族传统民居,全村现存300多栋。
村庄的守护者 田 华 摄
位于两条小溪交汇处的接龙桥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石拱桥。此桥俗称风雨桥,建于1907年。因连接榔木界和雷公界两座大山,形成木楼石拱与溪水水天一色美景,2003年,被命名为接龙桥。该桥下为石拱上为阁楼,桥两侧设有吊脚楼,中部设八角楼,屋顶盖小青瓦,飞檐雕龙画凤,彰显了苗族高超的建造艺术。
建筑是静态的,在这里世代传承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苗族文化则是村庄的灵魂。如传统节日“挑葱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数纱”、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跳香”等,都在这里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经光阴的浸染,芭蕉坪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蜕变。直到今日, “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中国第四批传统村落”,一个个荣誉纷至沓来。
芭蕉坪民居 向晓玲 向晓菊 摄
8月,秋天已经悄然而至,玉米、辣椒在太阳的炙烤下,散发出干燥而诱人的香味,新鲜的豆角经过焯水,褪去了青色的外衣,表皮泛起了褶皱。在岁月沉积中,最自然的味道最是历久弥香,耐人寻味。
村中小道随山就势,在村中弯拐伸延。拾阶而下,山风轻摇,迎面携来潺潺水流声,送走了燥热。
村里的文化广场上,一面讲述芭蕉坪旅游景观、民风民俗、村落全貌的文化墙格外引人注目,而“三月三寨门迎宾”更是让人过目难忘。
某年农历二月下旬,几场春雨后,接龙桥边的柳树冒出了新芽,桃花也含苞待放。芭蕉坪的山坡上,男青年得戈在山坡地里挖野葱时,与邻村女青年得雅相遇。二人一边挖野葱,一唱苗歌传情,并相约在三月三再来挖葱相会。
情人的眼中总是闪烁着藏不住的光亮。得戈和得雅挖葱相恋的故事被其他青年男女发现了。
舞 狮 向晓玲 向晓菊 摄
到了三月三,桃花盛开了,溪水也唱起了欢快的歌。
苗家男女青年盛装打扮,以挖野葱为名,仿效得戈和得雅,在山坡上以歌交友,寻找各自的有情人。
由此,三月三的挑葱节成了苗族的“情人节”。而现在,三月三吸引了十里八乡的苗族青年男女,也吸引过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在文化广场上,苗家女儿身着蓝色立领大襟窄袖短衣,戴挑花胸围兜头,包白色挑花头帕,与同样身着传统服装的苗家男儿,唱“山歌”、“跳香”舞、打“团圆鼓”,欢迎远方的客人。
这一天,画家挥毫泼墨,美景爬上了文化墙;摄影者按下了快门,美景传遍了大江南北。芭蕉坪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深山苗寨,飞出了大山,变成了游人慕名前来观光的传统村落。
芭蕉坪列入“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后,村干部发现,传统苗寨加上独特的民族风情就是“金山银山”,依靠三月三等传统节日,发展起了乡村游。为了改善生活水平,为乡村游奠定基础,近年来,芭蕉坪积极进行美丽乡村的示范创建,全村建沼气池195口,农户使用率达61%;村间道路硬化2000米,村级公路养护2公里。经过努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面对村里的改变,村民杨庭莲说:“路好了,灯亮了,日子也好过了。”
未来,芭蕉坪将进一步进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新修停车场、民宿、餐饮等,以发展生态乡村游、文化旅游等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
漫步芭蕉坪,就如同漫步在一个坐落在大山中的博物馆,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是博物馆中的展品,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则是这座博物馆的管理员,他们守护这里的传统,也讲述着这里的故事。这个古老和现代交汇的村庄,承载的是过去,面向的是未来。
来源:网信湘西微信公众号
编辑:杨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