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一章丨红色沃土 中央红军长征首选目的地

湘西,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沃土。历史上,捍卫祖国神圣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斗争,从不缺少湘西儿女的身影,抗倭英雄彭翼南、收复台湾英雄杨岳斌、抗击八国联军英雄罗荣光等民族英雄的事迹可歌可泣。五四运动之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湘西的迅速传播,涌现出了米世珍、姚鉴雪、姚彦、钟干卿等一大批湘西热血青年,他们英勇地走在时代的前头,成为运动的先锋,一大批湘西儿女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1927年8月1日,贺龙率领以湘西籍士兵为主体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2月,贺龙主动请缨回到湘西,与周逸群、段德昌一起建立红三军,创建湘鄂边、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933年12月,贺龙、关向应率领红三军转战湘鄂川黔边开辟黔东特区根据地,为迎接红六军团的到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34年8月7日,任弼时、萧克、王震奉命率领红六军团从江西横石突围西征,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先遣探路。10月24日,红三军与红六军团在贵州木黄胜利会师,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两个军团统一行动推进湘西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策应中央红军长征。战火的锤炼与灵活机动的战术,使红二、六军团愈战愈强,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

湘西,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首选目的地。1934年6月底,为作好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准备工作,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成立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组成的“最高三人团”,秘密主持筹划战略转移。基于当时湘西在地理上有天险屏障,经济上可解决给养,政治上敌军存在派系矛盾,军事上有红二、六军团在湘西作接应,群众基础上有湘西儿女热情支持等各方面优势,“最高三人团”决定,中央红军10月底突围,沿着红六军团先遣探路的路线进行战略转移,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成立湘西革命根据地。10月17日,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突围长征后,一直沿着红六军团西征探路的线路向西行进到湘桂黔边境。

中央红军强渡湘江之后,蒋介石已判断出中央红军将沿湘桂边境北上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并在北上湘西的沿途布置重兵,布下了“口袋阵”。面对危急军情,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县召开紧急会议,多数同志赞成和支持毛泽东提出的放弃北上湘西转向贵州的战略方针,但博古、李德仍然坚持要北上湘西,并电告红二、六军团以军事行动接应中央红军。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县召开会议,否定了博古、李德顽固坚持北上湘西的战略方针,决定放弃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西进贵州并在黔北建立新根据地。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当时,把湘西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首选目的地,有充分的理由和独特的优势,后因军情变化放弃北上湘西,转兵西进贵州,都体现了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来源:湘西州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杨姝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政法
  • 民生
  • 县市区
  • 公示公告
  • 旅游
  • 经济
  • 教育
  • 红图
  • 精彩视频
  • 虢正贵
  • 龙晓华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西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