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革命委员会和县革命委员会设有教育部,区革委会内设有文化教育委员会。一些区、乡先后创办工农群众自己的学校——列宁小学和红军小学。学生主要是贫雇农子弟,一律实行免费教育。校舍大多是利用国民党政府留下来的校舍。教师由县教育部派遣或留用原来的教员。教材由教师新编,内容主要是关于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人民艰苦创业的经验、党和红军的政策以及当地人民英勇斗争的事迹。上课有时在教室,有时在山上,有时由老师和学生进行街头宣传,如画壁画、贴标语、喊广播等。据调查统计,1934年至1935年,永保、郭亮、桑植、龙山四县创办列宁小学和红军小学13所,学生830人,70%为贫雇农子女。
创办红军医院。1934年12月,红二、六军团在郭亮县龙家寨创办了一所红军医院。设管理处和医疗室两个部门,有领导、医生、护士和洗衣队工人共300多人。红军医院将伤病员分成轻伤连、重伤连和病号连三个连,伤病员最多时4000多人。红军医院药品奇缺,最好的药是盐水、红汞、碘酒,医疗器械更是寥寥无几。每个伤员只发两条绷带,写上名字,用了就洗,洗了再用。医院工作十分辛苦,许多医务人员既要当医生,又要当护士,既要看外科,又要看内科,一人顶几人用,上班就是十几个钟头。同时要上山采草药,下乡访良方,并负责站岗放哨,保护医院,有时要参加战斗。1935年4月,红军医院迁至龙山茨岩塘凉水井。同年秋,红军在津市缴获敌数十担药品及部分医疗设备,红军医院医疗条件才稍有好转。
来源:湘西州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杨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