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茅坪“竹签阵”:誓死阻敌保卫茨岩塘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主力从桑植刘家坪、瑞塔铺战略突围,向贵州石阡、镇远、黄平方向转移,红六军团第十八师留守根据地,掩护红军主力转移。

中共湘鄂川黔特委和红十八师师部都设在茨岩塘。红二、六军团主力突围转移以后,各路敌军几十个团约10万人如洪水一般涌来,把以茨岩塘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团团包围,形势异常严峻。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生死搏斗。红十八师与根据地人民用巨大的牺牲,阻击10万敌人的疯狂进攻,拖住10万敌人“追剿”的脚步,胜利完成了策应、掩护红二、六军团主力突围转移的艰巨而光荣任务。

茅坪是敌人进攻茨岩塘的必经之路,是保卫茨岩塘的前沿阵地。11月22日,红五十三团刚抵达茅坪,政委余立金和参谋长苏鳌听到一位老人反映,太平天国石达开曾率部在此布下“竹签阵”,让进犯的清兵寸步难行、吃尽苦头。苏鳌高兴地说:“这是阻敌的好办法。”于是,红军战士和群众立即赶削竹签,连夜将竹签安插在阵地前沿。11月23日,茅坪云雾缭绕。刚吃完早餐,数架敌机在茅坪上空侦察,对红军阵地狂轰滥炸。紧接着,敌周燮卿旅、顾家齐旅分别从芭蕉坨和大井沟进攻茅坪。红军战士依托壕沟工事,沉着冷静地待敌前来。当敌进至“竹签阵”中心地段时,只听一声令下,步枪、机枪、麻尾手榴弹和石块一阵猛打,打得敌人四处逃窜,恰好陷入“竹签阵”,跑也不行,爬也不行……敌兵败下阵来。敌军组织了多次进攻,都始终没有攻克茅坪。第二天,周燮卿纠集龙山城内之敌刘文华团,再次从小井沟、大井沟、芭蕉坨三个方向攻打茅坪。红军和群众日夜坚守各个阵地,多次打退敌人的疯狂进攻,敌人望而生畏,周燮卿气得吐血,卧床不起。

与此同时,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分别在茨岩塘西北方的望乡台阵地,正南方的罗家垭阵地,正西方的广亭坡阵地,多次成功阻击敌军进攻,誓死保卫茨岩塘。

1935年12月8日,红十八师在根据地群众的掩护下,从包谷坪方向撤离茨岩塘,踏上了追赶红二、六军团主力的艰苦征程。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处于长江中游,北临武汉,南接长沙,对红一、四方面军的策应作用和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威胁都很大,被敌人视为心腹大患,欲除之而后快。1935年10月8日,蒋介石下令成立宜昌行辕,委派陈诚任行辕参谋长,代行蒋介石的职权,调集130个团约30万军队向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大规模“围剿”。

军情日趋危急!10月17日和10月22日至23日,中共湘鄂川黔省委与军委分会先后两次在石门县渡水坪召开会议,研究反“围剿”对策,但因意见不一,议而未决。11月4日再次在桑植县刘家坪召开会议,认真研判敌我形势,最终决定“红二、六军团实施战略转移”。

会议结束后,红二、六军团主力奉命陆续集中到桑植地区进行休整,准备突围。11月19日,贺龙代表军委分会正式下达突围命令。同日,红二、六军团分别在桑植的刘家坪和瑞塔铺举行突围誓师大会。当晚,除红六军团第十八师留守根据地坚持斗争、策应主力突围之外,红二、六军团主力坚定地踏上了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

1936年1月12日,红二军团历经近两个月,转战数千里,进占石阡县城,标志着红二、六军团全部撤离湖南境地,胜利完成刘家坪决策的向黔东地区转移的第一步战略任务。

1936年7月初,红二、六军团经黔西滇北到达四川甘孜,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7月5日,根据中革军委命令,红二、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合编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坚决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坚持党的北上抗日战略方针,坚定推动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走出渺无人烟的大草地,发动陇南战役,夺取陇南广大地区,为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创造了条件。10月22日和23日,红二方面军分别在宁夏将台堡、兴隆镇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至此,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实现了大会师,标志着伟大的红军长征取得了最后胜利,中国革命由此翻开崭新篇章。

1937年8月,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二方面军与陕北红军等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师,贺龙任师长,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之一,走上了抗日最前线。

来源:湘西州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杨姝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政法
  • 民生
  • 县市区
  • 公示公告
  • 旅游
  • 经济
  • 教育
  • 红图
  • 精彩视频
  • 虢正贵
  • 龙晓华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西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