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吴宜芝 张衡 通讯员 滕方玲 陈晨甜
近年来,在湘西的田野山岭间,兴起一个热词——“林长制”。
村民们熟悉这个词,因为它让越来越多的人端起了“绿饭碗”,吃上了“生态饭”,鼓起了“钱袋子”,政府也大力推行,因为它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金钥匙。
2021年以来,我州坚持以“林”为主题,以“长”为核心,以“制”为保障,以“治”为落点,做实增绿、护绿、管绿、用绿“四绿”文章,蹚出农民增收、山川增绿的创新发展之路。
“林”与“绿”
在永顺县首车镇中坝村油茶育苗基地,村支部书记、林长唐启明正在仔细检查油茶苗木生长、剪枝情况,油茶苗木成为村里一道靓丽风景线。
“中坝村设林长1名、副林长5名,护林员8名。护林工作复杂,区域内的森林防火、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病虫害检测与防治等都离不开林长和护林员的共同努力。”唐启明认为,“中坝村林长”这个新身份让他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
唐启明是我州3857位村级林长之一,也是我州建立的州、县、乡、村四级林长体系中的“最内环”。
“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州共设林长(含督察长)4931人,其中州级林长10人、督察长1人,县级林长160人、乡级林长903人、村级林长3857人,州、县、乡、村四级林长体系全面形成。”州林业局局长、州林长办主任周拥军说。
有了林长,我州又探索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大力构建以村级林长、基层监管员、基层执法员、生态护林员为主体的“一长三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队伍,打通森林资源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四级林长制建立后,围绕“林”和“绿”做文章,一系列新举措纷至沓来。
在林长制的推动下,我州大力推进“打击毁林”和“洞庭清波”专项行动,累计收回林地3952.3亩、复绿3632.4亩;完成年度营造林5.5万亩、封山育林12.21万亩、森林抚育17.41万亩、防护林修复7.32万亩,完成山下植树10万余株,着力打造“五彩森林”。
探索“林长制+乡村振兴”林业产业惠民模式,促进“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
2021年建成万亩以上油茶乡镇44个,全州油茶基地总面积达到124.56万亩;全州木本药材基地面积达到15.45万亩;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85.32万亩,综合产值35亿元。
“制”与“治”
泸溪县白羊溪乡排口村有一片10亩古树群落,二三人合抱的几十株大树,恣意生长了几百年。古树下,别开生面的“护林院坝会” 每月都准时上演。
“在排口村,护林逐渐成为每个村民的日常,护林意识也在大家的细胞里深植。”说起古树群落,排口村支部书记、林长唐伏家眼睛里闪着光,他将这片林子定义为排口人的“绿色塞罕坝”,而每个村民都是义务护林员。
“为了让村民像珍惜自己生命一样保护着这片绿色‘传家宝’,排口村制定护林村规民约,并定期召开院坝会,村民围坐一起商讨古树保护良方。”唐伏家说。
“在我州,林长会议、信息公开、工作督察、工作考核、社会参与等制度全面开花,保障林长制可持续、真管用。”周拥军说,全面推行林长制,需要着力在建立健全制度上下功夫,确保形成长效机制。
在健全制度体系的基础上,我州不断创新实践,建强机构队伍,推动恢复吉首、泸溪、花垣和古丈四个县市林业局,并率先在泸溪县建立了“一长三员+科技特派员”制度,主攻油茶产业链的关键和薄弱环节。
此外,我州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建立“智慧林业+林长制”智慧信息系统和工作平台,加强网格化、精细化管理。
“效”与“笑”
换上迷彩服、穿上防水靴、戴上红袖章、腰间别上镰刀……准备就绪的生态护林员彭学春骑上摩托车去指定的区域巡林了。 “以前村里树少,夏天雨季,山崖冲塌是常有的事,冬天寒风肆虐,一片萧条景象。”52岁的彭学春是保靖县迁陵镇和平村村民,他说,和平村以前叫“干塘坪”,在这里,曾一度流传着民谣:“干塘坪,田大丘,三年两不收;有女莫嫁干塘坪,环境差得看不行。”
直到着力护绿、增绿,生态连锁反应在和平村逐渐显现,加上林长制的全面推行,村民在林长制队伍的带领下,优化产业模式,探索林业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享受源源不断的生态红利。
说起“生态红利”,永顺县首车镇中坝村支部书记、林长唐启明也有说不完的话。他连称自己很幸运,有机会为中坝村置办“硬家当”。
唐启明口中“硬家当”,是林长制推行后,中坝村大力种植的油茶产业,现已发展为4000多亩,加之即将引进的配套养蜂,在保护林地的基础上,实现让农户短期得油、得蜜,长期得林,最大限度带动农户增收。“这是一种良性的复合生态系统,靠山吃山,再也不怕坐吃山空了。”唐启明说。
随着生态越来越好,我州不少秀美山村挖掘网红潜质,村里的农家乐、民宿也应势而生,乡村振兴美好图景随处可见。
“以前既要防止村民乱砍乱伐,还要排查火灾隐患,这两项工作,恰恰容易触犯村民利益。”保靖县林长办负责人黄启红说,现在,分到森林红利的村民们,主动保护森林“聚宝盆”。
来源:团结报
作者:吴宜芝 张衡 滕方玲 陈晨甜
编辑:杨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