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抗疫在基层丨女儿泪目写家书:“那个一年难见几回的爸爸,回家了”
2020-02-15 20:24:15 字号:

抗疫在基层丨女儿泪目写家书:“那个一年难见几回的爸爸,回家了”

红网时刻湘西2月15日讯(通讯员 彭杰 刘玉娇)“宁断骨头,也不留漏洞!”42岁的龙山县桂塘镇人大主席刘志华,于2月7日因公负伤导致第8、9两根胸骨骨裂,卧床休养期间仍坚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就读高二的16岁女儿刘玉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含泪写下了一封家书——《那个一年难见几回的爸爸,回家了》。

这封“暖心”的家书,折射出乡镇基层干部的工作日常,有子女的不解与疑惑,但更多的是理解与支持,以及对父亲眷恋和心疼的浓浓温情。

1581769278983.jpg

家,是温馨的港湾。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爸、妈、我。

今天爸爸回家了,拖着疲惫的身躯,一脸无精打采,邋遢的胡须好久没刮过。

“娇,我回来了,你妈呢?”有气无力的接着说“让我在沙发上躺会儿”。“妈上午班”,我发现老爸有点不对劲问道,“爸,您咋的啦?”“不小心摔一跤。”

我将被子往老爸背后一塞,看他小心翼翼的往后靠。心里窃喜:这次应该陪我在家待几天啦,过年都只陪我们呆一天。

小时候的记忆,爸爸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像一片树叶在我眼前划过,不带一丝停留,若有若无。听见别人叫“爸爸”,心里一种莫名的寂寞。我只知道老爸是一名乡干部,很忙。

“妈,老爸几时回来?”“你爸工作忙,工作搞完了就回来。”与妈妈这样的对话千百次,久了,也就淡然了。我知道爸爸是一名公务员,说实在的,十多年来我真不知道老爸干的是哪样的工作,只清楚他一时在湾塘乡、一时在贾市乡、一时在桂塘镇,在乡里打转转。一周回来一次是奢侈,一个月回来一次是惯例,他到底在忙哪样的工作,令人费解。

我爸是生活在手机里的人,为啥?我跟老爸能保持的最频繁的交流方式就是打电话、发微信。每次只能隔着冰冷的手机屏幕发着那些没有感情的文字,久而久之,我们父女之间的代沟越来越大。

记得腊月三十,老爸和我们一大家子吃了一餐团年饭。正月初一,我起床时问老妈“老爸没起床?”“早到桂塘坝啦,昨晚老爸接他们领导电话,说是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要值班值守。”真是的,都大年初一新年了,老爸还没给我压岁钱呢。又是这样……反正我习惯了。

我轻轻的摇了摇老爸,“摔得怎么样,要去医院吗?”“没事,肋骨有点骨裂,有药。”我心里一紧,骨裂不要紧?我悄悄的走出阳台给妈打电话:“妈,老爸回来的,骨头破了。你要不回来下?”我的双眼里有虫子在动。

难怪前两天老爸没有给我们打电话,外面病毒形势那么严重,我以为老爸被隔离了。看着老爸靠在沙发上睡着了,我等妈妈回家。老爸的头上又多了些许白发……

我从手机上看到:那天天色已暗,老爸在指挥救护车掉头时不慎跌入身后1.5米的水沟里,他用仅有的意识继续指挥,等救护车安全离开后才被送医院检查,医生说他的第8、9根肋骨骨裂。

在家这几天,老爸没消停,手机时时响,一个一个电话接打着,一件件安排工作。哎,我的老爸你悠着点,可否像病人一样在家安心养伤啰。

时光盗去了你的青春,看皱纹爬上了你的面颊,你的黑发中增添了无数银丝,你的肩背渐渐驼了,和你沟通交流的少了,父女间的代沟愈来愈大。

回来了多休息。爸,你是我的骄傲,更是我的榜样。

来源:红网湘西站

编辑:彭婷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