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抗疫在基层 | 向大平:冲锋在前的抗疫“战士”
2020-02-17 16:44:00 字号:

红网时刻 通讯员 刘让定 湘西报道

??16.marked.jpg

向大平(右一)给患者查房检查,督促病人做好治疗。

向大平,男,53岁,湘西州民族中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务科科长,民盟湘西州委州中医院支部主委。湘西州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综合协调组成员,湘西州民族中医院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成员、综合协调组成员、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

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作为党外医务工作者的向大平,冲锋在前,用行动展作为、勇担当,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画出最大同心圆。

疫情就是命令,团年饭在医院吃

临近春节,新冠肺炎正蔓延,疫情防控阻击战刻不容缓!

闻风而动,听令而行。作为医务科长,向大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放弃休假,迅速行动,奔赴到抗疫的最前线。

1月21日制定医院新冠防控应急预案。1月22日对发热门诊值班人员进一调整,确保人员到位。对预预检分诊、发热门诊作流程作了优化,明确了发热门诊医生工作职责,对各种表格登记、人员防护进一步规范……

在向大平办公桌上,一个简单的记事本记录了这段时间的工作,他说自己不敢大意,一定要及时将各项防控工作落实到位。从防疫布控到流程设计,从预案设置到规范防治,防控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步执行,向大平心中都了如指掌。

任务重,时间紧,向大平就“钉”在医院抗疫的前线。“年夜饭,特别有意义,中午和同事一起吃食堂,晚上一桶方便面解决问题。”向大平说,牺牲家人的团圆,守护群众的健康,是一位民主人士的政治担当,更是一名白衣天使的天职。

防控就是责任,抗疫一线“有我在”

有人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向大平就是众多负重前行者的一员,作为非党“战士”,一直冲锋在抗疫一线。

1月26日早上6点多,向大平接到医院产科报告,一孕妇发烧并即将临产,其丈夫可能与武汉回乡人员有接触。防控就是责任,向大平不顾被感染的危险,马上赶到病房会诊。安排好孕妇和医务人员做好防护,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与产科主任和医生一道分析讨论,最后排除了“新冠”病毒疑似感染。这是该院第一例怀疑“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同时还是一个即将临产的孕妇,必须第一时间作出判断,若判断有误,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大家对病毒感染了解不多,不顾风险,向大平顶住压力,作出决策,对后续的处理提供了科学严谨依据,确保了母子平安,同时稳定了医护人员不安情绪。

近半月来,向大平组织和参与35例疑似病例摸排和会诊,其中院内32人次、院外专家会诊3人次。充分利用微信等信息手段,创新专家组会诊模式,减少了人员聚集、节约了防控物资、保证了24小时随时科可进行会诊,减轻了发热门诊值班医生压力,同时做到了不遗漏一例疑似病例。

注重细节,查堵漏洞,确保防控工作零失误。随着“新冠”感染防控工作的进行,有些细节不到位的问题显现。向大平又冲在了一线,针对不发热、呼吸道症状轻的门诊病人排查存在漏洞,及时明确了就诊科室和排查流程及;针对个别科室对住院病人排查不到位等问题,安排对所有住院病人按诊疗方案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了处理。协助护理部制定“新冠”疫情防控期间陪人和探视人员管理制度。针对以往容易忽视的一些细节,制定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及时督促,查堵漏洞,保证了防控工作零失误。

救治就是担当,画好抗疫“同心圆”

在向大平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摞文件,那是他几个昼夜的心血。内容是新制定的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标本采集和送检、放射科检查、超声检查、心电图检查、疑似病例专家会诊、留观工作、住院发热病人、高风险诊疗操作、疑似转运等工作流程。并报医院发文规范工作流程,让全院医护人员知晓流程各个环节工作流程,并按流程规范开展工作,确保医院“新冠”防控工作科学、有序、高效进行。

“向科,想的太细了,也太累了,好几天,眼睛里布满了血丝”身边的同事常说,在他身上看到了民主人士的政治担当。

遵照州防控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州肿瘤医院将作为定点救治医院,原在院病人将转出,州民族中医院也有任务,而向大平就是这项工作的具体执行者。2月5至7日,向大平往返于州肿瘤医院,奔走于州民族中医院各临床科室,与州肿瘤医院做好对接,及时安排救护车和医护人员接病人,根据病情安排至相应科室治疗,对每一位住院病人及时安排科主任对病情再次评估,制定诊疗方案,并对病人进行心理安抚,做到让每一位病人满意。期间共接收肿瘤医院分流住院病人23人,血液透析病人24人。针对血透病人的增多,且血透病人多门诊透析,“新冠”感染风险及其他感染风险加大,及时同科室一道,制定防控方案,有效保障病人的安全。

“没有哪个严冬不可逾越。作为党外知识分子要始终秉持与党同心、决战决胜的坚定信念,众志成城、联心携手,在打赢防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阻击战中,画出同心圆,交出合格答卷。”向大平如是说。

来源:红网

编辑:杨姝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