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保靖:“四个强化”巩固易地搬迁成效
2020-05-07 07:55:29 字号:

保靖:“四个强化”巩固易地搬迁成效

红网时刻湘西5月7日讯(通讯员 彭光卿)在精准扶贫中,就保靖县而言,对贫困户投入最大的是易地搬迁工程,据统计,易地搬迁政策实施以来,保靖县共投入专项资金5.8亿元,安置搬迁户2277户,户均投入25.5万元。

搬迁户如何搬?迁哪里?迁入后靠什么生活?这是国家易地搬迁政策出台后,保靖县委政府思考得最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县制定了“搬得进、住得安、可就业、能致富”的工作目标,并把目标贯穿工作全过程,牢牢把握,始终坚守。政策实施四年多来回头看,搬迁安置脱贫成效凸显,搬迁户获得感明显增强,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强化政策帮扶,确保群众“搬得进”。一是组织保障。成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确保专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将县易地办和民瑞公司(专门承接安置房建设的公司)有效整合,合署办公,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宣传发动。搭建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平台1个、印发《易地搬迁政策解答》1万份、举办专场业务培训会6期,多渠道宣传全县易地搬迁政策,做到了干部个个懂政策,群众人人知政策。三是政策落地。出台《易地搬迁实施办法》等文件,明确搬迁户精准识别的范围和条件、确定搬迁人口、安置方式、建(购)房面积、补助标准。推进拆旧复垦,明确工作步骤、程序和标准,有效解决搬迁融资还款源。四是资金落实。积极向上对接,保证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到位及时。2016年以来共承接到账资金5.9亿元,资金到账率100%。“十三五”期间,该县通过集中或分散安置,建成县城民瑞家园、桐木棋、碗米坡镇拔茅、葫芦镇枫香、普戎镇下坝等共12个集中安置点,累计完成投资5.8亿元,新建安置房2396套,安置搬迁户2277 户 10174人,实现了全县易地搬迁全覆盖。

强化人文关怀,确保群众“住得安”。一是遵从民俗文化。在土家文化浓郁、苗民文化厚重的白云山、吕洞山等地,尊重土家苗寨传统民族民俗习惯,设计具民族特色建筑图样供搬迁户选择,让安置户搬得开心,住得舒心。二是健全保障功能。以方便群众出行、就医就学和生产生活为出发点,科学选址,全县12个集中安置点均选在学校、医疗机构附近,对社会保障功能不能满足安置点群众的,及时新建扩建。三是完善基建配套。按照“五通五化”要求,在安置区配套建成水、电、路、网和环卫等配套设施,实现集中供水、供电、供网;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硬化井然有序,把安置区真正建成了配套齐、功能全、环境美、宜居宜业新家园。四是优化社区服务。把搬迁户纳入当地社区(村委)管理,跟进和优化服务职能,创新“群众利益无小事”服务理念,建立便民服务窗和问题快处机制,让安置户居家安心,出门放心。

强化因户施策,确保群众“可就业”。一是依托园区促就业。以劳务输出促进就业为落脚点,规划安置点向产业园区靠拢,民瑞家园、狮子堡等县城集中区选址均在创新创业园附近,在园区设扶贫车间,为搬迁户园区就业开绿灯。截至目前,已吸纳1200余名搬迁人口进厂务工。二是因地制宜兴产业。依托“两茶一果”传统优势产业,利用搬迁后扶产业奖补创样榜,全面推进搬迁户后续发展。如葫芦镇吉六安置点、比耳镇黄龙山安置点分别围绕茶叶、柑橘产业,通过利益联结、土地流转等帮助搬迁户实现稳定增收。三是因人设岗保就业。针对残、障人个性特点,为他们量身订制了一批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不大的公益岗位。近年来,全县共设置护林员、垃圾清运工等公益岗位13类,安排了125名残、障搬迁人口上岗就业,人尽其能。

强化特色帮扶,确保群众“能致富”。一是扶智提能促致富。要钱进口袋,先要装脑袋。对文化层次较高,有一定思想的搬迁人口,扶贫扶智相结合,前后选送580余人名到县、州职校或其它培训机构参加劳动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1-2门劳动技能,通过提能实现增收致富。二是鼓励创业促致富。建立搬迁户高校毕业生个人档案,根据其所学专业、个人专长,帮助他们理顺创业思路,小额贷款贴息、扶贫门面减租等政策优先满足高校毕业生,激发他们创业激情。三是利用优势资源促致富。对极具地方特色的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合理开发乡村旅游,引导搬迁户经营农家乐、度假村、避暑山庄等接待游客,出售旅游产品和当地土特产,变自然财富为经济财富。

来源:红网

作者:彭光卿

编辑:杨姝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