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向晓玲 张建辉 王必早 湘西泸溪报道
屋后青山叠翠,门前碧波荡漾。一场秋雨过后,蓝天白云下的泸溪县武溪镇武水花园景色宜人,住进小区两年来,56岁的石水英从一开始的忐忑不安早已转为满心欢喜。“现在小区里有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我在工业园扶贫车间上班,每个月有2500元……”说起现在的日子,石水英话语里都透着甜蜜。
武溪镇武水花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
近年来,泸溪县聚焦“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目标,突出党建引领,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治理服务”四大体系建设,强化就医、就学、就业等生活保障,让1695户6620名贫困群众开心搬出来、安心住下来。
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提升认同感。该县严格按照“五通五化、七有一落实”要求,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先后投入资金5000万元,在3个安置区架(铺)设电线、自来水管道8000米,硬化公路5000米,配建幼儿园1个,医疗卫生室2个,安置区全面实现水、电、路、有线电视、网络“五通”,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五化”,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
就业安置。
就业招聘专场。
健全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着力提升获得感。该县突出就业服务、产业扶持和政策保障,将226户891名贫困群众纳入村级专业合作社进行直接帮扶,1469户5729名贫困群众纳入专业养殖公司,开展委托帮扶,鼓励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稳定增收。加强就业扶持,依托高新区、浦市古镇4A景区和集中安置区扶贫车间,提供就业岗位,县内就业757户1073人,园区就业229户243人,安置公益性岗位273户287人;依托人社部门、用工企业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举办用工专场招聘会,为1223户2183人外出务工拓展就业渠道。通过扶持创业、安排公益性岗位等措施,确保搬迁户实现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强化政策保障,将重病、重残户等特殊困难户,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救助范围,全县753户1138人搬迁群众享受低保兜底。
非遗文化下乡、文明家庭评选表彰。
健全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幸福感。该县坚持“因地制宜、均衡配置、注重效能”原则,加快文体设施建设,整合资金2000万元,修(改)建休闲广场4个、篮球场2个、文化活动场所、图书室2个、便民服务中心2个,着力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该县深入开展文明小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整合宣传、组织、科技、文化、司法等部门资源,常态开展“乔新居、感党恩”、文化科技法律“三下乡、进万家”、民族文化传承等活动,智志双扶,为群众提供多元化服务,满足易地搬迁群众精神文化需要。
党群服务中心。
“一站式”服务受理窗口。
健全治理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安全感。该县深入实施“五进小区”治理模式,采取单独组建、挂靠联建方式,先后在武溪镇武水花园、浦市镇幸福家园成立党支部,推行社长(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楼栋长、家长“四长联动”小区网格精细化服务管理体系,落实党员小区报道、志愿服务机制,注重发挥小区管理员、民意信息员、治安巡逻员、法律宣传员、民风督察员“五大员”职能,并聘请物业公司进驻安置区进行日常管理。该县整合部门职能,在安置小区全面开设“一站式”公共服务,建立群众诉求-即办-回访调处机制,着力提升安置区群众生活服务质量。
如今,走进泸溪县各个安置区,看见的都是如石水英一样满脸洋溢着幸福的搬迁户们,体系建设为他们带来了新的生活,幸福的生活不再遥不可及,美好的未来已然成为当下。
来源:红网
作者:向晓玲 张建辉 王必早
编辑:杨姝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