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搬出“穷窝”挺进小康——泸溪县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侧记
2020-11-16 12:05:54 字号:

搬出“穷窝”挺进小康——泸溪县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侧记

红网时刻通讯员 向民贵 王必早 湘西泸溪报道

初冬时节,寒梅绽放。11月16日,记者走进泸溪县武溪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武水花园,展现在眼帘的是:一幢幢高耸的楼房整齐美观,一条条宽敞的道路四通八达 ……

图片5.marked.png

泸溪县武溪镇上堡集中安置区。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泸溪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方略,巧打易地扶贫搬迁“组合拳”,连年在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综合考核中,名列县市区前茅。

搬得出:“不愿搬”化身“乐意搬”

“我老家高大坪村,是有名的贫困村,交通不便,温饱难解。我做梦也想不到,如今能住进漂亮的新房。”年逾五旬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德宣高兴地说。

为确保大山里的贫困群众脱贫,泸溪县按照“因地制宜规划、尊重群众意愿、灵活选择地点、实行梯度安置”的思路,把易地搬迁与园区建设、产业发展等深度融合,编制《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确立了以武溪镇、浦市镇为集中安置点选址。

县里成立领导小组和指挥部,把易地扶贫搬迁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实施领导推动、部门联动和监管考核机制,按月调度、按季考核,确保工程稳步推进。

截至目前,泸溪县共整合资金4.02亿元,全面完成“十三五”省定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县易地搬迁贫困户全县易地搬迁1695户6620人已全部入住。

稳得住:“楼上安居”一步之遥“楼下上班”

“哒哒哒……”11月9日,湘西富丽民族服装公司扶贫车间里,缝纫机声响个不停,97名妇女正在操作着缝纫机。该公司2017年入驻县工业园,有工人110人,2018年投资160万元新建了“扶贫车间”,吸纳易地搬迁群众51人就近就业脱贫。33岁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徐富燕说:“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月薪3200多元,既能照顾家里,又过幸福新生活。”

至今,泸溪县共建有“扶贫车间”9个,800多名搬迁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业致富,并免费开展技能培训2600人次。

“有产业保障,才能长效脱贫,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我县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方式,通过与企业联姻,把‘扶贫车间’建在家门口,采取‘龙头企业+搬迁贫困户+扶贫’模式,让搬迁户在家门口就好业、能脱贫、不返贫。”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石利民介绍。

赴小康:“山村人”摇身变“都市人”

“告别穷山迁新居,携手勠力赴小康”,泸溪县浦市镇中安置区里的对联,宣示着大家搬迁后致富脱贫的喜悦之情。

同时,泸溪县推行“1+N”模式,即在扶贫搬迁安置区新建学校、卫生室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方便群众就医、就学,让贫困群众搬得开心、住得舒心、富得乐心。

泸溪县在浦市镇印家桥社区集中安置区成立管委会,设立为民服务中心,还建有图书角、警务区等,保障群众安居乐业。投资4600万元,在武溪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新建了武溪二小,提供学位2200个,让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入学;投资1.2亿元的芙蓉学校投入使用,使2600名搬迁群众子女在家门口就近上学。

来源:红网

作者:向民贵 王必早

编辑:田园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