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吉首大学音舞学院:武陵山区非遗文化传承辛勤的“蜜蜂”
2020-11-23 21:48:38 字号:

吉首大学音舞学院:武陵山区非遗文化传承辛勤的“蜜蜂”

红网时刻湘西11月23日讯(通讯员 彭克锋 熊嫦琳)11月18日,吉首大学演奏厅内锣鼓喧天,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吉首大学承办的“2020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培计划——土家族打溜子传承人群研修班”结业汇报演出暨结业典礼在此举行。

tupian54.jpg

《慢纺车》《闹年》《锦鸡出山》等一首首土家族打溜子经典曲目在学员们的演绎下宛如天籁,独特韵律的锣鼓、神秘古老的吆喝、民族风情的舞蹈在演奏厅交相辉映。来自山东、重庆、贵州、湖北、湖南5省市的20名乡镇基层文化爱好者、高校教师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员,经过30天的集中培训,研修了土家族打溜子传统技法、曲牌结构、表演特征和技法创新、作品创作、舞台展演等技能课程,全面掌握土家族打溜子的艺术特点和演奏技法,并以土家族打溜子为素材进行作品创作,为吉首大学师生和优秀传统文化爱好者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饕餮盛宴。

tupian55.jpg

打溜子是土家族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古老的民间乐器合奏,历史悠久,曲牌众多,表现力丰富,被称为“土家族的交响乐”,是土家族独有的艺术形式。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变化,这一古老的传统技艺面临失传断层的境遇。作为湘西和武陵山区办学最早、实力最强的艺术院系和西南少数民族音乐舞蹈教学、研究、传承和创作重要基地的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办学36年来一直致力于湘西和武陵山区本土民族民间艺术的挖掘、整理和传承、创新。

近年来,该院积极组织教师调研团和研究生实践团,以湘西为中心,利用寒暑假、周末、小长假或少数民族重大节庆日深入武陵山大地,开展田野调查,捕捉人民生活劳作、节庆表演等镜头,了解当地音乐、舞蹈、服饰、民俗等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组织跨学科团队对搜集到的民族民间艺术素材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将各民族传统舞蹈、音乐、美术等各门类艺术和生态治理、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文明乡风,民族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进行整合研究,成绩斐然。

tupian56.jpg

民族民间文艺田野考察。

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2018年被文化与旅游部和教育部选为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培计划研陪院校,先后两年承办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培计划——土家族摆手舞和打溜子传承人群研培、研修班。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非遗传承人和土家族文艺爱好者汇聚到这里研培、研修,经过在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的培训学习,他们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通过经验总结和成果展示,为今后土家族打溜子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成长为各自家乡土家族摆手舞和打溜子传承、创新的骨干和领军人。今年9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新成率全国政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调研组来校考察,对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和称赞。

tupian57.jpg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新成率全国政协调研组对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工作进行考察。

作为武陵山区非遗文化传承的辛勤“小蜜蜂”,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将继续奔走在挖掘、整理和传承、创新武陵山区民族民间文艺的泥泞山道上,为武陵山区乡村文化振兴、文明乡风,民族文化传承,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成为武陵山区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的“推动器”。

来源:红网

作者:彭克锋 熊嫦琳

编辑:欧阳琴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