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刘克兴,龙山县委书记刘冬生共同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后出发地”揭牌。
参加活动人员在“红军战斗在龙山”雕塑前整理绶带、敬献花篮,向革命先烈表达敬意。
座谈交流会现场。
红网时刻湘西12月8日讯(通讯员 张军 梁亚 罗佳清)12月8日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红十八师从龙山茨岩塘出发长征85周年。当天,“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后出发地”揭牌仪式在龙山茨岩塘红军广场举行。州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刘克兴、龙山县委书记刘冬生共同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后出发地”揭牌。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后出发地”在龙山茨岩塘揭牌。
龙山县领导陈忠耀、刘昌顺、石红梅、赵银河及来自湘鄂川黔周边的湖北咸丰县、来凤县,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桑植县,湘西州永顺县、龙山县党史研究部门专家及红军亲属后代等百余人共同在场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有1.65万龙山儿女参加红军,在册革命烈士达2400余人,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刘克兴介绍,1935年12月8日凌晨,根据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命令,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红十八师作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后出发的队伍,从茨岩塘撤离,突围长征。
与会人员代表在红二、六军团兵工厂旧址合影留念。
“当时我们父辈在这里战斗,是龙山老区人民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他们。”柳太猛是咸丰县的国家老促会会员,红军亲属后代,应邀参加活动的他告诉记者,自己要把红军精神、长征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当天,龙山茨岩塘红军广场庄严肃穆,参加活动人员在“红军战斗在龙山”雕塑前整理绶带、敬献花篮,向革命先烈表达敬意。
与会人员还在茨岩塘召开了红十八师战斗在湘鄂川黔边史实交流座谈会。座谈会上,刘冬生致欢迎辞,会上解读了红十八师战斗在湘鄂川黔边史提纲,与会人员代表依次发言。
刘冬生表示,举办此次交流座谈会,旨在挖掘红色史实,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他指出,龙山县将以这次交流座谈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播传承和教育推广,全面梳理红二、六军团历史脉络,充分挖掘红十八师革命史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上干出新成效,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中彰显新担当,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展现新作为。
刘克兴指出,龙山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之地,是党史资源大县、党史工作资源富矿。近年来,龙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党史工作,高度重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遗址遗迹的修缮保护和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修好红色家谱,传承红色基因,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次龙山县委决定启动编纂出版《红十八师战斗在湘鄂川黔边》,充分体现了龙山县委对党史工作的重视,充分体现了龙山县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四史”重要论述,特别是习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关于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的重要讲话精神的新担当、新作为。要高水平编纂好《红十八师战斗在湘鄂川黔边》。一要放大格局,把红十八师放到整个红二方面军的孕育、成长、壮大,乃至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个大格局中去研究和宣传,突出红十八师的特殊贡献。二要找准定位。要在尊重历史史料的前提下,通过短小精悍的文章、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活泼的语言宣传红十八师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特殊贡献,使之成为《红色湘西——红二方面军的摇篮》的姊妹书,成为宣传红色文化的礼品书。三要彰显特色。《红十八师战斗在湘鄂川黔边》要体现是龙山县、湘西州编纂的书籍,深入挖掘红十八师在湘鄂川黔边、在龙山县的战斗故事。四要加快进度。力争在湘鄂川(渝)黔四省市边区首届学术研讨会上推出。
据介绍,1934年,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红二、六军团为牵制湘鄂两省国民党军主力,有效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实现战略大转移,孤军深入武陵山区,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次年4月,中共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军区迁至龙山县,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主力从桑植刘家坪出发长征,红六军团第十八师奉命留守茨岩塘,掩护主力突围。12月8日凌晨,根据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命令,红十八师从茨岩塘撤离,突围长征,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后出发的队伍。
来源:红网
作者: 张军 梁亚 罗佳清
编辑:李艳华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