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叶红专: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同时发力 率先把生态文化旅游业打造成千亿产业
2021-03-17 22:36:51 字号:

叶红专: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同时发力 率先把生态文化旅游业打造成千亿产业

在全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摘要)

(2021年3月14日)

叶红专

一、充分看到全州旅游业持续“井喷”发展的良好态势和得天独厚的潜能优势,乘势而上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自2001年4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来我州考察作出“发展旅游业是湘西今后最大的门路”指示以来,州委州政府历届班子沿着这个方向,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步一步往前推,全州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向强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湘西视察以来,我们紧扣脱贫攻坚和区域发展两大任务,鲜明提出生态文明立州和文化旅游兴州理念,科学描绘打造集自然山水大画园、民族风情大观园、绿色产品大庄园、休闲旅游大乐园、和谐宜居大家园于一体的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和旅游目的地的蓝图愿景,统筹做好“保护、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文章,开创了全州旅游大发展、大融合、大提质的新局面新境界。一是基本形成了全域旅游大格局。构建形成了“以凤凰为龙头、吉首为集散中心,突出凤凰古城、芙蓉镇、里耶古镇、矮寨大桥四大核心景区,串联高山峡谷、烽火苗疆、土司遗产、酉水画廊、土家源流、沅水民俗6大村落集群,保护开发300个左右特色村寨,打造‘土家探源’‘神秘苗乡’两条生态文化村镇游精品线,构建全州1小时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的整体布局和发展格局。二是建成了一批精品旅游景区景点。全州累计创建37个国家3A级以上景区(其中4A级景区12个)、78个乡村旅游示范(重点)村、48个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培育打造了凤凰古城、南华山、奇梁洞、南长城、老家寨、飞水谷、竹山,吉首矮寨奇观、乾州古城,永顺老司城、芙蓉镇、猛洞河、不二门、塔卧,龙山里耶古镇、八面山、惹巴拉、太平山、茨岩塘,古丈红石林、坐龙峡、墨戎苗寨、夯吾苗寨,花垣边城、十八洞、古苗河,泸溪浦市古镇,保靖吕洞山,湘西民族文化园等一批景区景点,并且很多成为了“网红打卡地”。三是打造了一批享誉中外的旅游品牌。全州拥有320多个“国字号”生态文化旅游品牌,“神秘湘西”“天下凤凰”旅游品牌享誉国内外,我州成为全国十佳魅力城市之一、全国最佳旅游去处和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凤凰县成功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吉首、永顺、泸溪等县成功创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老司城成为湖南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矮寨大桥成为国内外响亮的旅游名片,成功申创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四是实现了旅游业持续“井喷”发展。2013年至2019年,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从2322.8万人次增加到5720万人次,旅游收入由144.9亿元增加到52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7.8%、22.7%。五是旅游业“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主导地位日益凸显。在旅游业的强劲带动下,全州产业结构由2013年的14.9∶36.7∶48.4调整为15.4:28.2:56.4。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70%左右,旅游业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50多万人,带动脱贫10多万人。

特别是去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化危为机、危中寻机,把疫情防控“空档期”转化为景区提质“黄金期”,大抓景区景点提质、产品业态创新、旅游市场营销和环境综合整治,有效应对了疫情的巨大冲击。凤凰县实施了古城改造、夜景亮化、服务设施、旅游观光磁浮等项目,中华大熊猫苑建成运营,竹山乡居全新开放,入选2020中国旅游百强县。吉首市围绕创建国家5A级景区,大力实施矮寨奇观提质改造工程,建设了天桥仙居、旅游公路、智慧景区、停车场、游步道等一批项目,面貌焕然一新。中宣部黄坤明部长称赞“矮寨不矮、时代标高”。永顺县大力推进芙蓉镇夜景升级、老王村非遗展示中心及酉水码头等建设,采取市场化运作全新打造土家族史诗演艺《花开芙蓉·毕兹卡的狂欢》,“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成为“网红景区”。龙山县里耶、八面山、乌龙山、惹巴拉、太平山、茨岩塘等重点景区实现重塑升级全面开放,成功举办“八面山·云顶帐篷节”“寻找乌龙山抖音王”、土家族舍巴日等系列活动,成为了全州旅游新的“火爆点”。2020年,全州接待游客54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0亿元,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87.5%、96%,均高于全省水平。今年春节期间,我们按照“疫情防控做在前·神秘湘西温馨年”的基调,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湘西人游湘西、湖南人游湘西”活动,全州旅游市场秩序井然、人气火爆。2月11日至17日接待游客197.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8倍、154倍,迎来牛年“开门红”。1-2月,全州接待游客998.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4.7%、141%。在看似短暂实则难熬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州旅游业走过了从遭遇严冬到开门迎客,到复苏回暖,再到重现火爆的极不寻常历程,充分彰显了旅游发展韧性和竞争力强、市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发展前景无限。但也要看到,对标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要求,我州旅游业还存在一些短板,主要是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开发不够,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还不完善,旅游信息化水平还不够高,旅游市场主体还不够强,旅游消费偏低,旅游市场管理对标国际标准还有差距,“旅游+”文章还有很多工作可做。我们既要看到潜能优势,也要正视差距不足,着力补短板、扬优势,保持战略定力,乘势而上推动旅游业更有效益更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通过近20年特别是这些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在摸索中前进、在克难中闯关、在发展中壮大,积累形成了一些规律性认识,概况起来有五条:一是必须充分发挥我州绿色生态和原生态文化这一最大优势,坚持把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最大门路和主导产业来抓,立足湘西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神奇的山水风光,创造性地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文章,把老天爷的恩赐、老祖宗的遗产转化为老百姓的福祉,推动实现“一业兴带动百业旺”。这一条已成为全州上下谋划推动区域发展的最大实践共识。二是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政府注重先行做好规划、整合资源、打好基础、搭好平台,对接好市场、企业化经营,形成政府和市场各就其位、同向发力、双赢多赢的旅游开发格局。这一条是我们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法则。三是必须牢固树立全州“一盘棋”思想,突出舞活凤凰这个龙头,做强吉首这个集散中心,以点带面、串珠成链、扇形辐射,形成全域生态、全域文化、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这一条是我州旅游发展壮大的重要逻辑。四是必须始终突出质量和效益,准确把握旅游发展新趋势,瞄准游客新需求,促进旅游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资源开发型向深度融合型、市场开拓型向规范管理型、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四个提升”,推动全州旅游迈向中高端。这一条是我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五是必须增强开放意识,放眼世界、立足国内、联动周边,开展大合作,开拓大市场,构建共同体,在融入国际国内旅游发展大格局中放大优势,提升“神秘湘西”旅游品牌影响力,增强湘西旅游发展核心竞争力。这一条是我州旅游业行稳致远大发展的重要方向。

综合分析来看,全国旅游业去年虽然因疫情遭受重创,但放眼“十四五”时期和后疫情时代,旅游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都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毋容置疑,进入新发展阶段,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我州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发展势头强劲,正日益成为国内外游客度假出游的品质旅游之选、寻觅乡愁之选、康健休闲之选,加之即将进入高铁航空时代,推动我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大有可为。州委在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鲜明提出要牢固树立文化旅游兴州意识,着力实施生态文化旅游业千亿产业计划,就是要把发展旅游作为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作为落实“三高四新”战略的重要着力点。全州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围绕贯彻“三高四新”战略和“562”发展思路,毫不动摇坚持生态文化旅游业主导地位,大力实施“411”工程,坚持以凤凰为龙头、吉首为集散中心,提质升级凤凰古城、芙蓉镇、里耶古镇、矮寨大桥四大核心景区,串联6大村落集群,保护开发300个左右特色村寨,打造“土家探源”“神秘苗乡”两条生态文化村镇游精品线,加快构建全州1小时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着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和旅游目的地。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州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亿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1000亿元以上,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25%以上,直接从业人数20万人以上,带动从业人数60万人以上,率先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千亿产业。

二、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业态、全面提高旅游供给质量

在市场转型、消费升级和后疫情时代大背景下,旅游业迎来黄金发展期,也正处于转型升级的窗口期。持续旺盛的旅游市场表明,当前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供给侧结构不合理、不平衡,不能适应需求侧多元化、升级型的市场消费。我们要立足经济发展全局,持续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盘活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提升已有产品与开发新业态并重,推进优质供给、弹性供给、有效供给,打造一批特色化、主题化、精品化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更好地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需求。一要持续抓好景区提质,提高供给质量。把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5A级景区作为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以凤凰古城、矮寨大桥、芙蓉镇、里耶古镇四大核心景区为重点,全方位开展景区大提质行动。凤凰县要围绕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以“天下凤凰”的胸怀和视野,以荣获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新起点,紧紧围绕把旅游龙头举得更高、舞得更活,加快古城综合提质(道台衙门修复、南华桥改造、接驳体系推进)、磁浮文旅、沱江演艺、“凤凰样子”、凤仙境·森林温泉艺术小镇、凤凰民宿集群和乡村游提质、“凤凰秘境”、中青宝文化科技园等八大文旅提质工程建设,做强做优“大凤凰、夜凤凰、金凤凰”。要围绕做大做强州域南部核心经济区,以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着力点,发挥凤凰龙头、吉首集散中心引领和辐射作用,打造武陵山区全域旅游发展新高地。吉首市要围绕武陵山区旅游中心城市定位,加快旅游产业要素聚集、产品结构优化、公共服务提质。抓住省委宣传部正在开展“矮寨不矮,时代标高”主题宣传活动的有利契机,进一步深挖放大路桥奇观、峡谷风光、苗寨风情等优势,高品位提质矮寨奇观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要加强与凤凰旅游的对接合作,在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线路互推、政策互惠上大胆探索,做大做强旅游集散中心。永顺县要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突出抓好芙蓉镇、老司城、不二门提质升级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永顺段、万马归朝休闲基地等项目建设,完善综合配套,提高聚客留客能力。要对接长株潭、张家界、恩施、吉首、凤凰、古丈、龙山等州内外旅游市场,打造张家界-凤凰旅游黄金通道上的“大湘西旅游第三极”。龙山县要围绕打造武陵山区全域旅游新高地,高标准提质里耶古城,做好秦文化研学体验文章,打造文旅重镇,统筹推进惹巴拉、乌龙山、八面山和茨岩塘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好土家源流、秦简土家、酉水画廊3大村寨群。要加强与长株潭、张家界、恩施、重庆及州内旅游市场对接,以更高水准、更大力度推进大融合大提质大发展。花垣县要围绕打造中国扶贫交流基地和新时代红色旅游目的地,以十八洞村为龙头,以边城茶峒为核心,提质和串联紫霞湖·古苗河、崇山红石海、金龙苗寨、芷耳苗寨、新科生态园等景区景点,做好文旅农旅结合文章,着力打造集红色教育、研学游、茶旅观光、休闲度假、农博会展、康健养老等于一体的国际减贫中国方案活态博物馆。要对接吉首矮寨、凤凰古城、张家界、铜仁、酉阳、武隆、里耶等旅游板块,优化旅游精品线路。古丈县要围绕打造茶旅融合发展示范县和武陵山区休闲康养目的地,做好茶旅茶城深度融合文章,提质好红石林、坐龙峡等景区景点,抓好河西、栖凤湖、罗依溪等康养小镇建设,打造以酉水风光带、栖凤湖风景名胜区和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康养胜地”。要对接永顺芙蓉镇、吉首矮寨、凤凰古城,优化旅游精品线路,打造民俗风情、特色餐饮、乡村民宿旅游大长廊。泸溪县要围绕打造知名生态宜居“氧吧城”和农旅融合休闲体验地,加快景区景点和沅水峒河沿线慢行系统建设,对接凤凰旅游龙头和吉首旅游集散中心,规划建设凤凰木江坪至兴隆场、浦市、白沙、武溪(天硚山)、吉首的旅游大环线,着力培育形成全州新的旅游增长点。保靖县要围绕打造“黄金茶城·酉水明珠”,做好做足茶旅茶城深度融合文章,以吕洞山为重点,以酉水为依托,提质和串联白云山休闲度假区、迁陵古镇、首八峒、陇木峒、碗米坡等景区景点,完善优化精品旅游路线,主动融入大湘西旅游圈和黔东南旅游圈,把生态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湘西高新区要主动融入吉首市建设武陵山区旅游中心城市、州域南部核心经济区和“五个中心”,以湘西民族文化园为核心,以吉凤生龙欢乐世界为支点,以周边生态村寨为依托,进一步抓好城市核心景点、游客服务中心、高档酒店宾馆和特色小镇、村庄民宿建设,着力打造集“住、游、娱、购、商、养”于一体的旅游集散地。各县市、湘西高新区都要融入全州旅游发展“一盘棋”,加强资源共享、品牌共塑,做到线路互推、营销互动、游客互送、业态互补、商品互销,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旅游联动发展大格局,着力在周边旅游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和主动。二要加快产品开发,创造更多供给。近年来,我州旅游业持续高位增长,但旅游产品同质化、低端化、老化等问题日渐凸显,存在新产品新业态开发不够、综合消费偏低等短板弱项,已不适应游客日趋多元的高质量旅游需求,亟需通过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产品研发机制,积极开发文化体验游、乡村民宿游、休闲度假游、研学游、红色教育游、康养体育游、自驾车房车游、露营游等旅游新产品,增强供给体系对游客需求的适配性,激发旅游市场活力。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立足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突出“观光、休闲、度假”主题,加快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丰富乡村旅游内涵与外延,积极打造新卖点新增长点,着力培育旅游经济发展新动能,特别是要对标对表等级乡村旅游区点标准,加强乡村游的规范管理和安全管理,维护好旅游市场秩序,每个县市都要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10-20个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带动周边乡村产业振兴。要大力发展康养旅游。围绕生态养生、运动休闲、休闲度假、医疗保健和文化养心,精心做好“十四五”健康产业发展布局,以古丈县栖凤湖和酉水风光带、保靖县吕洞山、花垣县古苗河和紫霞湖、泸溪县沅水风光带等为重点,认真谋划实施一批康养项目,规划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康养小镇,把湘西州打造成武陵山区品质最优、环境最好、服务最佳、最具特色的休闲度假区和康养旅游胜地。要大力发展民宿旅游。去年以来,全州先后推出凤凰竹山、龙山八面山、天桥仙居、保靖202村等民俗产品,迅速引爆市场,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县市区都要善于从民宿中挖潜力、找卖点,注重中高端结合、高端带中端,因地制宜改造建设一批特色民宿民居,并与综合体建设结合起来,完善游购娱综合配套,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要做好科学规划,在守住生态红线的前提下,高度重视做好“选址、设计、服务”三篇文章,尤其是设计方面一定要融入地域文化,外观形态上要和区域建筑、自然山水搭配协调,内在布置上要和民族特色、民俗文化深度融合,不能把民宿打造为“乡村酒店”,真正让民宿成为“诗与远方”式的心灵家园。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抓住国家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良好机遇,深度挖掘、保护、开发好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永顺、龙山两县要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抓住国家建设长征文化公园的利好机遇,充分挖掘整理塔卧、茨岩塘的红色文化,加快纪念馆、陈列展示馆和“中国工农红军兵器博物馆”“红二、六军团长征纪念园”等项目建设,着力把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打造成为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各县市都要实事求是地对本地革命遗址、陵园、烈士公园修缮好保护好,积极发展红色旅游。要进一步讲好十八洞、菖蒲塘村的脱贫故事,抓好十八洞村展览馆的提质升级,把十八洞村打造成为国际减贫交流基地、干部党性教育基地、青少年研学教育基地。三要推进文旅融合,丰富旅游业态。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底蕴,大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把文化融入旅游项目开发、旅游活动策划、旅游景区建设,加强旅游项目的文化创新,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创意,推进土司文化、苗疆文化、楚巫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推动地方文化进酒店、进民宿、进客栈、进车站,让游客在湘西旅途中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独特的文化魅力,真正实现神秘湘西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与游客情感完美结合。要注重旅游产品的文化赋能和创意升级,拓展旅游新的领域和内涵,避免低质化、庸俗化、同质化竞争,通过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打造旅游IP形象,实现IP商业化、商业IP化,形成旅游新的竞争力。要做精做活凤凰《边城》《凤凰样子》、吉首《山风鼓韵》、永顺《花开芙蓉·毕兹卡的狂欢》、龙山《情醉惹巴拉》等旅游演艺节目,推出一批市场亲睐的精品力作,鼓励各旅游景区、文艺团体、演艺企业开发制作反映湘西革命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的精品文艺剧目,支持运用现代高科技打造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定制类文化旅游演艺产品等。加快培育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动漫游戏、数字创意、电子竞技、网络娱乐、数字阅读等新兴文化消费业态,发展基于5G、超高清、超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更好地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四要加快项目建设,完善服务配套。坚持把完善服务体系作为基础工程,加快构建外联内畅的旅游交通网络,畅通干线公路与主要景区景点连接,同步配套好交通驿站、停车场、观景台、骑行专线、登山步道等公共设施。要加快核心景区接驳体系、标识标牌和旅游大数据中心、湘西智慧旅游云平台、全域旅游服务热线建设,实现“一部手机游湘西”。要大力引进一批品牌响、实力强的战略投资者,培育壮大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旅行社、酒店、旅游运输等骨干旅游企业,提高旅游综合管理运营能力,全力打造武陵山区休闲旅游核心区和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各县市区在景区景点建设和业态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协调、特色、品质,因地制宜搞开发,量力而行抓项目,绝不能盲目开发、违规开发、过度建设,切实做到投入效益最大化。

三、更加注重从旅游需求侧管理发力,让游客对湘西更加动心、来湘西更加舒心、游湘西更加开心

加强旅游需求侧管理,是基于市场需求导向,提高旅游内在发展质量水平的一种战略性考量。如果说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的是“硬件”完善,那么需求侧管理注重的就是“软件”提升。随着游客对旅游业态日趋多元的体验和要求,旅游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和角逐,给我州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来一系列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和把握国内外和周边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变化,在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的同时,更加重视对接动态需求,更加重视游客体验感受,更加重视练内功促提升,不断优化需求侧管理的方式方法,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一要创新宣传营销方式,用神秘湘西的独特魅力打动游客。我州历史文化厚重、民族风情浓郁、山水风光神奇、自然生态优美,有着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独特资源优势,在旅游宣传营销中要进一步把这些资源挖掘好、宣传好、推介好,不断增强“神秘湘西”的对外吸引力。要紧扣新媒体宣传成本低、传播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受众面广泛的特点,加大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和携程、去哪儿等知名旅游电商平台的合作,鼓励引导干部群众利用自媒体平台分享湘西美景、传播湘西文化,增加湘西景区景点的曝光度和影响力,推出更多“网红打卡地”。要创新举办品牌旅游节会、节庆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组合拳”,把“神秘湘西”打造成国内外热门旅游目的地。二要提高服务质量水平,用优质的人性化服务温暖游客。突出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全面提高旅游业服务质量。标准化建设,就是要加强高素质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抓好导游、景区景点工作人员、旅游酒店服务人员的职业培训,规范服务礼仪和服务行为;发挥好旅游行业协会自律作用,完善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健全旅游诚信体系,引导教育旅游从业人员示范践行制度条例和文明规范,形成优质服务、文明旅游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精细化管理,就是要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加快构建完善导游服务网络平台,实现主要旅游消费场所在线预订、网上支付,主要旅游景区智能导游、电子讲解,主要公共旅游服务资源实时共享、宜知尽知,及时、规范、准确地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诸多方面的旅游资讯,让游客在优质便捷的管理服务过程中充分感受到高品质的旅游体验和服务质量。人性化服务,就是要根据游客需求,从接驳→酒店→景区→送离,推出更多定制化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开发更多体验性、互动性强的旅游项目,通过主动为旅游团队预订住宿、餐饮及景点门票,提供专业导游和旅游车辆,为旅游者代办往返机票车票等人性化服务,让游客感受家一般的温暖、母亲一般的关怀、上帝一般的待遇,用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游客点赞,让大家来了还想再来。三要规范旅游市场管理,用安定有序的旅游环境留住游客。自觉对标国际旅游市场水平,以问题为导向,坚持“严”字当头、标本兼治,持续推进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建立黑白名单制度,以“零容忍”态度严打击无证经营、抢客宰客、强制消费、价格欺诈、霸王条款、不合理低价游等各种扰乱旅游市场秩序、侵害游客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推进“体检式”暗访评估常态化,全面规范旅游企业经营和旅游从业人员行为,全面清理整顿乱堆乱放、乱停乱摆、脏乱差臭等现象。抓好景区景点的常态化疫情防控,确保湘西旅游市场的绝对安全。建立权责明确、执法有力、行为规范、保障有效的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机制,严格依法执法,及时受理投诉,全面提高“神秘湘西”旅游市场管理水平,以优质旅游环境树立湘西好形象、赢得游客好口碑。

四、进一步加强党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实干大干推动千亿产业发展目标早日成为美好现实

州委提出将生态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千亿产业,要让这一目标变成美好现实,关键要加强党的领导,形成“一盘棋”,营造全州上下大抓旅游、大兴旅游的浓厚氛围。一要强化组织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在规划提升、项目推进、要素保障、环境优化中加大工作统筹力度。州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要牵头抓总、加强工作调度,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倾注更多精力谋划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深入调研分析本地旅游发展现状,对重大部署、重大项目亲自挂帅和协调;宣传部长、政府分管领导和文旅局长、旅游平台公司要负责具体抓,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二要统筹各方力量。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是一家之事,需要各方同参与齐发力。宣传、文旅等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和协调服务;自然资源部门要推进旅游用地政策改革创新,开展旅游差别化用地试点,保障旅游项目用地需求;编办、人社等部门要加强旅游部门人员配置;公安、法院、市监等部门要研究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和旅游市场监管分局;财政部门要完善旅游扶持激励政策,逐年递增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宣传促销、旅游人才培育等方面的投入;旅游重点乡镇和村寨要全力为旅游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在全州形成大抓旅游的强大合力。三要创新资本运作。坚持用市场的办法破解旅游发展中的难题,理顺旅游开发建设的投资关系,大力培育旅游投融资主体,鼓励引导民营资本参与开发经营。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组建文旅投融资平台,选派优秀管理人才,注入优良资产,走集团化发展道路。要着力推进旅游景区景点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催生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实体和市场主体。四要推进抱团发展。要树立大开发、大旅游、大市场理念,增强旅游发展共同体意识,加强与张家界、怀化、贵州铜仁、重庆酉阳、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周边地区的旅游深度合作,做好“和、联、优”三字文章,发挥好旅游协会作用,积极推进大湘西旅游联盟、张吉怀旅游共同体建设,促进线路互推、游客互送、信息共享,实现抱团发展、共赢发展。五要加强绩效考核。各县市区要把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具体化、项目化,责任落实到单位、工作分工到人,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并纳入年度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要加大对旅游项目推进、旅游工作开展、旅游政策落实情况等重点工作的督查力度,确保旅游发展各项任务举措落地见效。

以上讲的四个方面,主要是从成效经验和旅游供给侧改革、需求侧管理、保障机制作强调。在具体操作层面,我们要进一步总结好过去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以问题为导向,扭住关键环节,完善推进机制,在抓具体、抓深入上下功夫求实效,重点抓好六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要再深化。州县市两级都要牢固树立“文化旅游兴州”意识,坚守“旅游是我州最大发展门路”这一指导思想不动摇,坚持既定发展思路和整体布局不改变,大力推进文旅产业“411”工程,坚定朝着把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成为千亿产业这个目标,加强党委统一领导,组建专班专抓,整合资源、整合力量,一以贯之抓下去,坚定不移抓到位。二是旅游规划要再提升。按照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对接上位规划部署,在原有旅游规划基础上,高标准编制州县市两级“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和乡村旅游发展、红色旅游发展、智慧旅游建设等专项规划,确保规划的科学性、一致性、可行性,以高质量的规划引领旅游高质量发展。三是旅游项目要再抓紧。牢固树立“旅游发展靠项目支撑”的理念,聚焦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工旅融合、城旅融合、智慧旅游等方面,精心谋划、储备和建设一批事关长远发展、提质发展的旅游好项目,接续建好三个千公里快旅慢行体系等公共设施,抓好高品质酒店、特色民居民宿、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和休闲娱乐等设施建设,特别是要注重文旅小镇综合体开发建设,形成适度规模效益,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四是运作机制要再搞活。县市区要组建旅游投融资平台,学习借鉴凤凰“竹山模式”,鼓励投融资方式创新,拓宽投融资渠道。要把优质旅游资源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搞好旅游发展规划,把好旅游发展方向,抓好综合配套建设,优化旅游精品线路,并探索推进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让景区开发运行体制更顺、机制更活、效益更好。要舍得把最好的资源配置给战略投资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五是旅游环境要再优化。依法严厉打击扰乱旅游市场秩序、有损湘西旅游形象的行为,完善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发挥旅游行业协会自律作用,健全旅游诚信体系。持续开展旅游市场整脏治乱综合行动,对景区景点和乡村旅游区(点)内影响形象的臭水沟、垃圾围、棚子、广告牌、杂物等“脏乱差”现象予以规范、清理和拆除,全面创优旅游环境。六是宣传营销要再加力。紧盯“清明”“五一”“六一”“七一”“国庆”及暑假等旅游高峰期和重要时间节点,大力开展多维度、滚动式的宣传营销。要组织举办好“湘西网红打卡地、打卡线路”、“神秘湘西”全域旅游卡发行、客源地推广等营销活动,举办好苗族四月八跳花节、赶秋节、土家舍巴节和第五届中国凤凰民俗摄影双年展、第八届中国凤凰苗族银饰服饰文化节、2021吉首鼓文化节、国际马拉松赛等节庆节会,拍摄好《湘西全域旅游宣传片》,编印好《湘西全域旅游地图》《湘西旅游指南》等宣传资料,并推进宣传资料进酒店客栈、进旅游大巴、进高速服务区、进游客服务中心,同时要把影视基地建设、影视作品、文艺创作同旅游宣传结合起来,并且要规范各类宣传广告牌,特别是要结合我州实际突出宣传主题,全面掀起旅游大宣传、大造势、大营销热潮。

打造千亿产业,目标催人奋进。进入后疫情时代,全州生态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进入新的重要机遇期,特别是高铁航空时代近在眼前,我们迎来了“春天”、迎来了“牛市”。机遇稍纵即逝,发展时不我待,我们一定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加快推动我州从旅游资源大州向旅游强州跨越,率先将生态文化旅游业建成千亿产业,早日把我州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和旅游目的地,为建设现代新湘西提供坚实支撑!

图片

凤凰古城

图片

矮寨大桥

图片

芙蓉镇

图片

里耶古镇

图片

浦市万荷园

图片

边城

来源:湘西工作

作者:叶红专

编辑:李艳华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