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三人团”决定中央红军去湘西
2021-03-25 15:49:09 字号:

“三人团”决定中央红军去湘西

中央红军长征最初确定的落脚点并不是陕北,“按照原定计划,中央红军准备转移到湖南西部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湘西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首选目的地。

1934年4月底广昌战役失败后,中央苏区形势日趋恶化,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红军撤离中央苏区。6月底,为作好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准备工作,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成立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秘密主持筹划战略转移。担负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先遣探路任务的红六军团于8月7日突围西征后,“三人团”曾多次发令要求红六军团向湘西进发。9月8日,中央军委再次电令红六军团,要求“六军团即应协同二军团于湘西及湘西北地域发展苏维埃及游击运动,并于凤凰、松桃、乾城、永绥地域建立巩固的根据地”。9月14日,中共中央在瑞金召开政治局书记会议,“三人团”会议决定:中央红军10月底突围到湘西,与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会合,成立湘西革命根据地。

中央红军长征目的地为何首选湘西?中央红军通道转兵和黎平会议后,博古、李德等仍顽固地坚持要北上湘西?从当时的政治因素、军事因素、经济条件、区位优势、群众基础等角度来分析,湘西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首选目的地,有五个明显优势。一是地理上有天险屏障。湘西一带处于四省市交界边境地区,山川纵横,林木参天,有天险屏障可用,是开展游击战争的好地方。这里离国民党中心统治区较远,蒋介石鞭长莫及,有利于中央红军扎根,灵活机动,可进可退,进可以直指湘中以至江西,退可以入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四川、云南,或靠拢四方面军。二是经济上可解决给养。湘西这块地区虽不富庶,但山区的资源还比较丰富,沿河古商埠码头不少,而且靠近西洞庭湖鱼米之乡,解决给养并不困难。三是政治上敌军存在派系矛盾。这里是国民党反动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区域,黔系、川系、桂系军阀同蒋介石宿怨很深,可以利用派系矛盾的弱点,求得立足。盘踞于凤凰、保靖、永顺一带的国民党军队湘西新编三十四师师长陈渠珍,当年与贺龙共过事也交过锋、打过仗,对贺龙的指挥能力很了解,曾给贺龙写信,表示以让桑植、大庸几个县的地盘为条件,与红军达成互不进攻的协议,企图在红军与国民党中央军之间保存实力。还可利用敌军派系矛盾,同地方军阀达成某种妥协,共同反蒋抗日。四是军事上有红二、六军团在湘西作接应。红二、六军团会师后,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挺进湘西发动湘西攻势,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创建了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可与红二、六军团以及留守赣南的陈毅、项英部队相互配合。在湘西落脚,很有可能在江南地区可形成一个新的武装割据局面,创建面积更辽阔、影响力更深远的革命根据地。五是群众基础上有湘西儿女热情支持。湘西是贺龙的故乡,贺龙在湘西地区有强大的号召力,成千上万的湘西儿女跟随他投身革命、参加红军,湘西人民追求正义、勇敢朴实、重情讲义,与红军有着血肉般的联系和深厚的感情,这种很好的群众基础是有利于中央红军落脚的基本条件。

放眼全国,还没有哪个地方,能够像湘西这样,发展成为江南最后一块根据地,在危机关头保存和发展了红军。湘西,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首选目的地,虽因通道转兵放弃北上湘西,改为西进贵州,但湘西地处红二、六军团创建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中心腹地,是孕育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的红色沃土,在红军长征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来源:湘西州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杨姝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