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鑫华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用“社稷”指代国家。“社”者,土地之神,“稷”者,五谷之神。用社稷指代国家体现了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优良传统,也足见粮食在中国历史延绵和国家政治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通过不断调整土地、农民、粮食之间的关系,不断巩固工农联盟的经济基础,争取了人民大众的支持,解决了革命动力的问题,带领人民取得了一项又一项彪炳史册的历史成就。
一、还给“瓷饭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政策赢民心保障革命胜利。当时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雇农、贫农、中农拥有的土地非常少,这种不合理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毛泽东同志提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土地问题则是农民问题的根本问题”,认为要动员亿万农民群众起来革命,必须彻底地实行土地改革。从井冈山开始,中国共产党陆续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县《土地法》等,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探索形成“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逐步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极大调动了农民参军参战的积极性,在革命中结成了巩固的工农联盟。但由于国内国际形势和历史环境不断变化,农民取得的土地和饭碗问题时刻有再次被剥夺的风险,就像“瓷饭碗”一样时刻有破碎的风险。
二、端稳“铁饭碗”,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土地改革巩固工农联盟助力社会主义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全国绝大部分地方解放,为了彻底完成消灭封建剥削制度,中国共产党开展了有领导、有秩序的进行全国性的土地改革,彻底地消灭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全国3亿多农民分得7亿亩土地及大量的生产资料,特别是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让农民的饭碗第一次有了法律的保障,成为了“铁饭碗”。这就把农村生产力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激发了广大农民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大农民积极缴纳公粮,支援国家建设,进行农业合作化的道路,从而完成土地及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改造,为国家工业化和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打造“银饭碗”,改革开放时期土地承包及市场经济开启粮油保障市场化时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40多年来的市场经济发展,由于粮食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将人民对粮食的实物储存变成了货币储存,提高了粮食可获得的稳定性,将过去主要依靠实物粮食生产存储保证的“铁饭碗”转变成主要通过货币形式进行市场交易来保证的“银饭碗”,同时也将农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在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释放潜力,展现自我价值。得益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广大人民取得了极大地发展,积累了大量财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治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四、铸就“金饭碗”,发展粮油品牌抢占营养健康粮油供应制高点。基于群众对养生的需求,铸就健康绿色的粮食“金饭碗”,提供营养更为均衡、更为复合的粮油产品是今后粮油供给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要求我们加快实施土地三权分置的部署,进一步释放农村活力;布局绿色营养粮食全产业链,引导科研机构收集保护培育优良的种子资源,确保掌握粮食全产业链的主动权、定价权;打造湘西健康粮油品牌,通过预混合、预加工等技术解决五谷烹饪难题,依托湘西优势开发木本油料;培育粮食产业生态,从“科研、研发、量产、市场”四个环节入手,配套合理的科技支撑项目鼓励高校人才进行科研形成专利,制定专利转让及保护制度,搭建专利查阅和转让平台,培育既懂科技又有企业管理经验的科技企业人参与对专利的研发,成立粮食创业基金支持多方向寻找创新突破量产,引进大企业合力开拓市场。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100年来,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到走向新时代,正是从最广大人民群众“饭碗”这个“粮”兴工程入手,通过一次次改革,不断调整生产关系,特别是不断调整“土地——农民——市场”之间的关系,一次次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活力,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从而不断的巩固工农联盟基础,取得一项又一项伟大成就。展望未来,我们只有不断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争取民心汇集民智才能不断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作者为州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调控与储备科干部)
来源:红网
作者:彭鑫华
编辑:杨姝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