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湘西6月10日讯(通讯员 向晓玲 龚小凤)“非常感谢省农科院的专家来我们村传经送宝,通过参加这次技术培训,让我村柑橘种植户们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拿钱都买不到的知识。”驻村第一支书杨再平笑吟吟地说。
近日,由泸溪县科技专家服务团组织举办的柑橘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会在浦市镇中塘村举行。该村100余名柑橘种植户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培训,宽敞的村部楼会议室座无虚席,走廊上还站满了三五十个求知若渴的村民。
“在座的农民朋友一定要记住啊,切切不要将化肥与微生物农药混用,因为化肥的挥发性、腐蚀性较强,如果与杀螟杆菌、青虫菌等微生物农药混用,会杀死微生物,还会降低防治效果……”培训会上,泸溪县科技专家服务团成员、“三区”科技人才、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潘美山采用ppt授课的形式,生动、直观地向参训的柑橘种植户讲授柑橘疫病防控技术要领。其间,柑橘种植户踊跃提问请教,专家耐心答疑解惑,现场互动交流频繁,气氛十分活跃,参训农户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潘美山在柑橘病虫害防控技术专题培训会授课。
连日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吉首大学、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纷纷走出大学、走出科研大楼,下沉到泸溪县农村基层、到农村生产第一线、到科技专家服务团服务点,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共举办特色种植养殖技术培训会8期,开展技术指导服务38次,培训农户8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200余册,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40余项,解决产业技术难题50余项,掀起了科技专家助力乡村振兴的热潮,成为活跃在田间地头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周书栋、杨莎及湖南农业大学戴雄泽等蔬菜领域专家,深入到小章、兴隆场、浦市辣椒产业基地,仔细察看辣椒生长情况,针对今年春夏之季雨水频繁、光照不足、辣椒长势缓慢等问题,专家们现场把脉问诊开处方,并向椒农传授辣椒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解答辣椒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技术问题,跟合作社负责人了解今年辣椒销售和收益情况。
专家在辣椒生产基地进行技术指导服务。
省农科院潘美山、易春及省园艺研究所刘娟等园艺方面专家,在浦市镇银井冲村、中塘村举办了两期100余人规模的柑橘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会,还深入到武溪、浦市、洗溪等乡镇特色水果基地,指导高山葡萄、椪柑、脐橙、草莓、火龙果等夏季培管,获得了老百姓的连连称赞。
“抹去上位枝上的无花序枝,保留2-3个带花壮枝,下位枝上尽量选留两个靠近基部的带花壮枝……”在武溪镇刘家滩八月瓜基地,吉首大学刘世彪、彭小列两位教授在察看八月瓜长势后,向基地负责人龙代明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八月瓜夏季培管关键技术要领。刘世彪、彭小列夫妇都是泸溪县科技专家服务团成员,夫妻俩经常利用双休日、寒暑假期到服务点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在刘家滩村八月瓜基地进行技术指导。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马力、许彦明等专家深入到合水、达岚、潭溪等乡镇的油茶基地,针对油茶林管理粗放、林相不齐、荒芜面积大、落花落果、病虫害严重等导致油茶产量低的情况,专家们对症下药,研究制定了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措施,指导村民如何进行林地清理、土壤改良、保水保肥、整形修剪、合理施肥、更换劣株、病虫害防治、引蜂授粉、适时采收,还在潭溪镇小能溪村开展低产油茶换冠试点示范。
今年来,泸溪县科技专家服务团以实施乡村振兴为主线,立足当地产业发展实际,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培育,以特色产业基地为载体,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提供一对一、一帮一、一带一的精准科技服务,形成了科技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引领乡村振兴、科技服务支撑乡村振兴的良好格局,助推了泸溪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户增产增收。
到目前,泸溪县已发展特色产业村80余个、特色经作产业生产乡镇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41家、家庭农场21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25家,建立早熟辣椒标准化示范基地11000亩,实施辣椒避雨栽培2000亩、柑橘品改10043亩,发展种植脐橙23000亩、黄桃1296亩、猕猴桃4300亩、葡萄7450亩。泸溪县紫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起了目前湖南省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辣椒育苗工厂,满足了泸溪及周边地区辣椒产业基地辣椒幼苗的供需。泸溪县元胜生态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建成了泸溪县首家省级一级种猪扩繁场、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为湘西、怀化、邵阳等地区及贵州省相邻地区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种猪。
来源:时刻
作者:向晓玲 龚小凤
编辑:杨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