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湘西6月24日讯(通讯员 石胜福 张均雯 王琛)近日,湖南省生态环境事务中心评审专家组一行9人来到湘西州,对古丈“牛角山”、龙山“里耶博物馆”申报省级环境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核查并通过验收。这标志着湘西州又将增加两个省级环境教育基地,为环境教育基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补齐短板提供了“湘西样本”。
牛角山创建环境教育基地的基本情况
牛角山环境教育基地位于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2017年3月开始创建工作,历时3年,于2020年成功申报州级环境教育基地。今年以来,在州生态环境局指导下,对标省级环境教育基地创建要求,以“绿色·有机·自然”为主题,按照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特色文旅线路、持续加码宣传力度,吸引了大量群众前往参观、学习。2019年基地接待游客90余万人次,2020年接待游客70余万人次,成为了周边群众休闲学习的“打卡地”,借助庞大的游客量,发挥了基地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作用。
从牛角山创建环境教育基地引发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充分认识环境教育基地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教育基地是具有环境、生态宣传教育功能,并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环境教育的专门场所。根据湖南省环境教育基地创建指南,四类场所、单位可以申请创建环境教育基地:一是具有环境、生态教育功能的场馆,如博物馆、科技馆等;二是具有自然保护和生态保护功能的场地,如各类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多功能生态园区等;三是具有环境保护功能的企业,如污水处理厂、危险废弃物处理等环境治理单位;四是采取了重大环境保护行动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如环境友好型企业、生态农业示范点、国家级生态乡村等。牛角山环境教育基地即是第四类,在搞好生态农业发展的同时,发挥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作用。
环境教育基地是现代环境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吸引广大公众学习环保知识,提高环境意识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提高公众参与环保的自觉性、责任感,加深公众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引导企业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改进生产工艺,自觉践行绿色发展使命,还可以实现环境宣传教育的规模化、普及化。通过创建工作,鼓励和引导一大批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教育,不断扩大环境教育的场所,使环保宣传教育实现常态化。
思考二:客观分析我州环境教育基地存在的短板不足
1、思想认识不够,宣传氛围不浓。部分环境教育基地对环境保护宣教的理念、知识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到位,认为把门打开了就是完成了工作,宣传手段单一,没有充分意识到利用宣传软实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场硬仗的重要性。
2、数量种类不足,辐射覆盖面窄。我州目前共有国家级环境教育基地1个,省级环境教育基地2个,州级环境教育基地4个,类型有学校、自然保护区、博物馆、污水处理厂、环境友好型企业等,数量、种类偏少,行业覆盖较为狭窄,作用发挥较为单一。
3、对申报程序了解少,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根据创建要求,需先创建州级环境教育基地,然后创建省级环境教育基地,最后再申报国家级环境教育基地。大多数符合条件的单位对申报程序了解不足,对验收评估标准把握不够,导致创建工作滞缓,有“推下动下”的现象。
思考三:科学打造和拓展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地样本
1、借鉴成功做法,形成“三地一带”。我州风景优美,还可以打造若干个像牛角山这样的“打卡地”。“打卡地”就是“环境优美地”,“优美地”就是“人群聚集地”,让旅游点连成“基地带”,让群众在观赏风景、体验自然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群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也是生态文明思想、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2、用好资源优势,实现融合发展。我州是精准扶贫首倡之地,是生态旅游之州。可以积极开发文化体验游、乡村民宿游、研学游、红色教育游,让环境教育基地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文旅产业相结合、与红色教育相结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推进旅游与文化、特色产业、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的同时,不断提升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3、提高思想认识,营造宣传氛围。充分发挥生态环境部门在基地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形成生态环境部门指导、符合条件单位创建的联动机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常态化开展与特色活动相结合、基地教育与“六进”(即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网络)宣讲相结合,不断营造宣传氛围,扩大环境教育基地的影响力。
创建是过程,授牌是形式,增强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是目的。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生态是资源和财富,是我们的宝藏。”湘西州生态环境优美,充分利用这些宝藏资源,以生态旅游为载体,结合文旅、研学等方式创建环境教育基地,推动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生态保护相融合。充分发挥环境教育基地的宣教功能,增强公众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牢守护百姓的环境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红网
作者:石胜福 张均雯 王琛
编辑:张艺凡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