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系统推进乡村振兴,并强调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湘西州主动对接、提前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依托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实施农技特岗生定向招录培养,采取“地方出编+高校培养+基层服务”模式,放大本土职业教育专业技能教学和服务地方发展优势,以培养本土专技人才推动本地乡村振兴,为基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农技人才。实施过程中,湘西州委组织部加强对招录培养、就业服务方案的具体指导,州编制、人社部门加强对用编计划和岗位安排的调度督导,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专家选派和就业指导、实习实训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县市基层单位盘活编制存量,严控乡镇进人,为特岗生入编入职最大限度腾出空间,确保农技特岗生毕业后有接收单位、有岗位职责、有创新创业舞台。近日,在首届284名农技特岗生学成毕业即将奔赴湘西州乡村振兴第一线之际,湘西职院院长彭延敏以“在担当中历练、在实干中成长”寄语首届农技特岗毕业生。
农技特岗生招录培养工作实施三年来,得到了各级的充分肯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已招录的675名特岗生中,本科线以上占90%,通过整班推进自考本科,特岗生在取得全日制专科文凭的同时也将获得自考本科文凭,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好。特岗生中湘西农村籍学生465名、占69%,培养专业涉及乡村振兴急需紧缺的畜牧养殖、园林种植、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农业机械、水利水电、文化传承等,精准对接湘西州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需求,招录培养准度较高。合理利用全州优质专业、师资、实训等资源,为特岗生培养定制了一整套教育教学、考核评价方案,有近20名州直部门专家为特岗生授课,特岗生教学有一半时间在产业园区、企业车间、田间地头、实训基地,教育教学安排较实。
作为湘西州第一届为实施乡村振兴量身定制的专业技术人才,大家在校期间刻苦学习理论知识、认真钻研实操技能,图书馆里常见大家的身影,田间地头留下了大家的足迹。三年里,有247人递交入党申请书,167人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119人发展成为中共党员;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一等奖5人次、二等奖12人次、三等奖42人次,38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25人获得湖南省优秀毕业生;所有同学考核合格取得全日制专科文凭,还有281名同学即将进行论文答辩、获得自考本科文凭;在近4个月的乡镇顶岗实习过程中,县市和基层领导给予了“工作干劲足、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肯定评价。大家用优异的毕业成绩展示了特岗生优秀的思想品德和高强的能力素质。在即将离开母校、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希望大家不要辜负社会各界的厚爱期望,不要忘记刻骨铭心的师生情谊,不要放弃曾经拥有的远大志向,不要虚度光彩绚丽的青春年华,不断强化立志成才的责任意识、向善向美的责任情怀、勤学苦思的责任担当,在奔腾奋进的时代大潮中肩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使命,始终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一要善于调整,找准定位,尽快适应投身基层的角色转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是当代青年的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在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寄语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青年代表以响亮的“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呐喊,向党致以青春宣言。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希望大家始终树立崇高理想,以青春之名,扛起时代重任,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融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浩荡洪流,用梦想去引领脚步前进的方向,去追寻人生出彩的机会,去谱写青春靓丽的华章,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实现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作为刚入职的年轻基层干部,大家肩负着艰巨的责任和使命,要尽快适应学生到基层干部的身份转变,学校到基层的环境转变,以学习为主到以工作为主的任务转变,在各方面都要以一名年轻基层干部的标准来设计自己、要求自己、锤炼自己,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力争在最短时间、最大程度地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
二要勤于学习,明确职责,提高做好基层工作的能力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大家进入基层,工作岗位和职责不仅是所学的专业和领域,更多的是要参加基层的中心工作和日常管理,这就要求大家不仅要努力学习反映时代进步的现代经济、科技、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努力学习社会知识、人际关系、处事方法,尽快熟悉工作地方的风土人情、礼仪习俗甚至地方方言等,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向书本、向实践、向人民群众学习,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汲取丰富营养、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在巩固脱贫成果方面,要下好绣花功夫,增强产业发展、市场运作、群众工作本领;在项目建设方面,要强化政策研究,增强规划提升、包装策划、要素保障、环境优化本领;在创新创业方面,要开拓视野、敢闯敢试,增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本领;在技术研究运用方面,要发扬工匠精神,增强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本领;在基层治理方面,要深入群众,增强法治、自治、德治本领。
三要勇于拼搏,深入实践,锤炼坚韧顽强不屈的奋斗意志。“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这是古往今来许多人成就一番事业的经验总结。大家将来工作的乡镇, 可能有的地方条件好一点, 有的地方条件差一点, 地域间的落差比大家想象中可能大的多,要正确看待周围的客观环境。实践证明,越是在条件艰苦、任务繁重的地方经风雨、见世面,经受摔打, 磨练意志, 就越容易增长胆识和才干, 越容易脱颖而出。要正确对待顺利与困难、成功与挫折、赞扬与批评,一旦偶有成功,切记不可得意忘形,要记住:顺风顺水的船很难靠岸,没有制动的车非常危险。倘若遇到困境,你也不必气馁、绝望,有道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家要努力做到“四勤”:一是勤动脑,要善于发现、思考和分析问题,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二是勤动嘴,牢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放下大学生的架子,不耻下问;三是勤动手,不懒不闲不散,多写多练多干,不断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勤动腿,多深入基层,多调查研究,多想点子,多提建议,当好领导参谋,努力使自己成为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拿得起,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大事的人。
四要甘于奉献,创新工作,树立新时代特岗生的良好形象。大家选择了服务乡村振兴,就是选择了付出与奉献。奉献既是我们的精气神,更事关我们的战斗力。作为乡镇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多、忙、繁、杂”,以及每天重复工作内容是大家日常主旋律,有一句话叫“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工作做好就是不普通”,希望大家要做好经受困难和挫折考验的准备,面对困难,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把战胜困难作为历练人生的机遇;面对问题,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把解决问题作为增长才干的途径;面对挑战,要有应对挑战的办法,把应对挑战作为磨练意志的手段。我个人的体会是:在基层工作,要想获得成功,秘诀在于吃苦、在于担当、在于坚守。“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唯有坚韧不拔之志”。希望大家能保持定力,学会坚持与坚守,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要敢于正视问题不回避、承担责任不推诿、直面矛盾不上交,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做一个肯付出、勇担当的有责青年,树立新时代特岗生的良好形象。
乡村振兴的大幕已经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步入关键阶段,期待大家带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带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坚定信心,带着“千帆竞流争上游”的奋斗精神,在担当中历练,在实干中成长,为湘西州乡村振兴走在脱贫地区前列贡献青春力量,把青春华章书写在祖国壮美的大地上!
(作者为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彭延敏)
来源:红网
作者:彭延敏
编辑:李艳华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