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不负众望 勇担大任——湘西州疾控中心“90后”群体战疫速写
2021-08-20 15:03:19 字号:

不负众望 勇担大任——湘西州疾控中心“90后”群体战疫速写

红网时刻通讯员 贾艳永 卓超 湘西报道

流行病学调查、病毒核酸检测、接样登记送检、信息汇总梳理、疫苗接种指导……自疫情发生以来,一支支抗疫队伍中,一个个关键岗位上,“90后”疾控人的身影无处不在。

经历了2020年突如其来新冠肺炎疫情历练,湘西州疾控中心这群“90后”,在今年的抗疫战中进一步成长、成熟,已成为湘西疫情防控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他们中既有共青团员也有共产党员,既有援鄂战疫的英雄也有毕业不久的学生,他们是一群朝气蓬勃、勤学肯干、勇担大任的新一代疾控人,是湘西疾控的未来和希望。

火速返乡,再赴“疫”线

图片16.marked.png

“主任,我申请返乡战疫!”得知家乡湘西遭到新冠疫情袭击后,脱产参加中国流行病学培训尚在武汉实习的黎祺在电话中向中心主任谷冠军请战。

作为湘西州疾控中心年轻的业务骨干,黎祺去年1月份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随后奔赴武汉抗疫,一战就是58天。身经疫战历练的他,在简单的汇报与工作交接后,火速返乡,返回当日即投身抗疫一线。

在墨戎苗寨,他和防控组同事一道与疫情日夜鏖战,寻找密接、次密接、划定风险人群,为阻止疫情扩散发挥着“侦察兵”“参谋部”“尖刀连”的作用。

剑之所指,心之所向。在“疫”线战斗的日子里,黎祺充分发挥在中国疾控中心之所学,竭尽为抗疫实战之所用,与公安干警协同充当“福尔摩斯”,随同其他专家赴县解疑,配合身边战友完成密接追踪……他担当起了疾控后起之秀的角色。

学成归来,征战正酣

省“公卫医师规培”的终场哨声刚吹响,湘西州就响起了疫情防控的冲锋号。学成归来的李妙,行李还没有放稳,就加入到了古丈保卫战、疫情阻击战的一线战场。

前期疫情处置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的效率和准确率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年轻,又是男生,正好也是学以致用的最佳时刻”。面对流调组人手不足的现状,李妙争着报名往一线跑。

图片17.marked.png

对疫点的摸排核实和现场调查、对密接和次密接的流行病学调查必须规范而细致。李妙在工作中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密接、次密接在他和战友们努力下,一个接着一个清晰显现。

夏天阳光很无情,但前往墨戎苗寨一个在山顶的疫点进行流调和环境消杀已刻不容缓。流调组和消杀组同时上阵,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背上数十斤重的消毒液,一口气爬到山顶,任务圆满完成。短短1个多小时,汗水已经顺着手套涌了出来……

全能“新兵”,在历练中成长

7月26日下午,来疾控工作还不到1年的硕士研究生杨其平接到了赴凤凰县处理疫情的命令。自此,这位年轻党员便开启了他在湘西疾控的战疫之旅。

作为机动队员虽然参加过多次培训、演练,但参加实战还是第一次,杨其平心中多少有些顾虑,唯恐自己难以很好完成任务。但同时,他又无比激动,毕竟这是年轻疾控人成长历练的最好时机。

接连几日的奋战,杨其平自觉受益匪浅,同时也庆幸凤凰县没有出现本土病例。紧接着他又与同事在7月30日转战到古丈县墨戎苗寨,这里也迅速成为本轮疫情阻击战的主战场。

图片18.marked.png

流调组、信息组、消毒组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十分的耐心和细心。杨其平作为一名疾控“新兵”,勤奋好学、踏实肯干,是名副其实全能“战士”。

“您好,我是古丈县疫情防控组工作人员,有些信息需要跟您了解一下……”看似简单的问话,不仅仅是一遍遍地重复,还有严谨细致的逻辑关联,还需要多次的比对、核实。

从事消毒工作,他“全副武装”顶烈日、冒酷暑,爬山坡、走楼梯,进疫区、入疫点,口罩下稀薄的空气让人艰难呼吸,汗水顺着双腿流向脚底,而这才仅仅是工作的开始……

检验室里的寻“魔”人

图片19.marked.png

新冠病毒就是“魔鬼”,但要将“魔鬼”找出来却非易事,疫情发生以来,王锐就是这群找“魔”人之一。她和众多一线检验师的任务就是,在不计其数的核酸样本中,通过科学检验的方法发现病毒的踪影。

早上8点,王锐和同事准时交接班,新一天的战斗就此拉开帷幕。检测结果、仪器运行、实验室消毒、试剂耗材消耗、实验室垃圾处理等一系列情况都需要一一交接。

午饭过后,第一次进实验室对紧急样本、结果可疑样本进行复核,标本量虽少,该走的流程和防护一样不可少。

晚上8点,大批量样本陆续送达实验室。第二次进入实验室,1072管样品,配置PCR扩增试剂至少1072孔,手工开盖加样本到提取核酸试剂1072次,提取好的核酸加入配置好的反应体系1072次,其中不包括质控样本,阴阳对照样本,如此往复,一直到晚上12点左右,走出实验室,脱去厚重的防护服,满脸都是压痕,满身都是汗水,静待扩增实验结果。

凌晨1点,接样组收到县里送来核酸样本850管,凌晨2点第三次进入实验室,重复进行试验实验室工作,清晨6点多,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霞光,第二天的战斗即将开始……

核酸检测过程中的每个步骤都必须遵循生物安全规则,而且要必须保证质量和速度。王锐说:“检测过程中,手工开盖、加样等环节很考验人,特别加样,每孔5ul,这5ul差不多是一滴水的十分之一。”

接样组的“90后”

图片20.marked.png

凤凰县启动古城景区全员核酸检测后,中心第一时间启动工作预案,加强了检验检测组力量,吴冬琴、石楠、向梦凡等“90后”临时抽调参加接样工作。

“接样”这个听起来及不起眼的工作,却也是核酸检测中的“高危”环节,防护服、口罩、面罩、双层手套、消毒喷壶这一系列全副武装,一样不能少。

吴冬琴有一个未满两岁的女儿,他与在泸溪县城上班的丈夫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疫情期间由于经常要在单位加班加点工作,孩子更加缺少了爸爸妈妈的陪伴。孩子“哭着找妈妈”成了吴冬琴不在家的常态。然而,吴冬琴并没有因此分心,在接样室一待就是六、七个小时,衣服湿透,口渴难耐,但她从无怨言。

石楠作为家中独子,在县城长大,从小到大很少吃苦,但从事接样工作,他从不含糊,个人防护到位,还时刻提醒身边同事注意安全,工作极其认真负责。家人看到他脱下防护服,脸上深深的印痕和被汗水泡肿双手,心疼得不得了,可他却笑着安慰说:“这是疾控人的责任,我会做好自我防护的!”

向梦凡是一名编外工作人员,从事疾控工作的她和所有“90后”没什么两样。她认为“接样工作看似轻松简单,实际上却至关重要,因为是样品质量保证的第一关。”她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消毒、核对、编号、转运几个简单的环节她重复着一次又一次,从未厌烦,始终保持零差错。

岗位转换,责任不变

图片21.marked.png

当他尚未办理入职手续、疫情暴发,领导问他愿不愿意提前报到时,他回答坚决,第二天就加入了抗疫队伍;当接到电话要赶往古丈疫情防控一线时,同为医务人员妻子坚定有力的支持他,“去吧,平安归来!”当凌晨3点多刚从疫情防控一线返回,就接到新任务前往湘西州新冠疫情指挥中心工作时,他毫不迟疑“服从安排,按时报到”。他就是州疾控中心第二党支部入党申请人张晶。

疫情之初,火速前往古丈县进行密接和次密接的流行病学调查,随后到湘西州新冠疫情联防联控办负责系统数据排查,不管在什么岗位,不变的是责任。“中高风险入州人员数据出来了没?”“张家界市来我州的人数是多少,是否管控到位,是否做核酸?”“今天云盘下发了多少数据,核查情况怎么样?”……所有问题他都将一一解答。

疫情终将过去,张晶相信“风雨之后总会见彩虹”,作为90后,他愿意“守着电话,多打几个,多核查几个,多消除几个风险”,他坚定要以梦为马,以汗为泉,不忘初心,不负韶华。

采样大厅里的“不倒翁”

盛夏,酷暑难耐,州疾控中心采样点因疫情防控需要临时对外开放。贾力作为有娴熟计算机操作功底的年轻人,被抽调到采样组工作,任务就是信息录入。

本就怕热的他,面对高温天气并没有退缩,毅然决然穿上了密不透风的防护用品,一干就是20余天。疫情初期,他每天从早上八点工作到晚上十点,从不喊苦叫累。

图片22.marked.png

“核酸检测作为防控关口前移、避免发生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防控策略的落实有着重要意义。我们是新冠战役的‘排雷兵’,对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每每想到这些,他就一刻也不敢耽误,匆匆地吃了几口就又重新穿上防护用品回到工作岗位。

引领团员青年的“多面手”

这两年对于陈圆梦来说,遇到百年一遇的疫情和升级成为一位母亲是她毕生难忘的两件大事。从怀孕、生子、哺乳到现在,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道路上,她以奉献书写青春,以行动当好青年榜样。

图片23.marked.png

从资料员,到统计员,到宣传员,到培训员,到发苗员再到志愿者,可以说,哪里需要,她就在哪里。工作中,她积极地向前辈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设计宣传册、宣传单,编辑短视频等,只为抗击疫情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少说话,多做事,低调做人”,这是她给自己定下的基本原则。作为一名青年党员、中心的团委书记,她牢记抗击疫情的职责使命,践行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正团结带领着州疾控中心“90后”团员青年在中心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阔步前行,走向新时代疾控人的美好明天。

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才真正意识到:2003年春天的那场“非典”疫情,大家都在奋力守护的90后,在十七年后另一场疫情汹涌来袭时已经长大,他们卸下稚嫩与娇惯,换上勇敢和担当,挺身而出、逆行而上,正在成为抗疫一线的先锋队和主力军。湘西州疾控中心“90后”群体已接近30人,而且数字还在不断壮大,他们是疾控事业的青春担当,必将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茁壮成长、担当大任,让青春在“一切为人民健康”的实践中绽放光彩。

来源:红网

作者:贾艳永 卓超

编辑:张艺凡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