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带着阿爸去驻村——记保靖县复兴镇马王村驻村第一书记
2021-09-08 11:03:03 字号:

带着阿爸去驻村——记保靖县复兴镇马王村驻村第一书记

红网时刻通讯员 方君才 肖恒昱 湘西保靖报道

水穷云起,寻常烟火。马王村,一座被时间遗忘的土家村落,掩映在湘西州保靖县复兴镇大山深处。

图片14.marked.png

保靖县复兴镇马王村。

今年立夏,秧苗刚下了田埂,县民政局驻马王村第一书记杨建带着电锤、电笔、电子琴“老三样”奔向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杨建的父亲杨兴友站在街口送儿子,直到看不见车尾才意兴阑珊回家。

晨起日落,村村寨寨皆是景。通达振兴,一枝一叶总关情。刚入村,杨建即刻开展驻村工作,建强基层组织,用实际行动感召村里的党员群众。

图片15.marked.png

第一书记杨建。

带上电笔他就是电工。他给村民买电线、换灯泡、修开关,爬上梯子关掉电源,将老旧的电线拆掉,重新换上新电线,装好电灯开关,接好线路接口;挎上扳手他就是水管工。马王村干旱,村里的自来水不够用。他和宋茂贵一道冒着烈日修理电排抽水泵,挖开沟渠换水管,接水龙头,将深井水抽到村民家中;拿起电锯他就是木工。疫情之下,他和村干部锯掉建房用的边角废料,“叮叮当当”用铁锤连夜钉制疫情防控宣传牌。第二天,10多块牌子就送达疫情防控检测点,安排专人测量体温,由村民自行扫码,确保群众随时掌握自己的健康动态;扛起铁锹他就是修路工。连日暴雨,马王村道数处坍塌,他扛着铁锹带领党员群众撬巨石,撮泥土,奋战十多个小时,村道终于畅通无阻。

图片16.marked.png

清理村道,建强基层组织。

“农村工作就是万金油,木匠、电工什么都要会,事无巨细,凡事亲力亲为,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村书记宋茂贵话不多,生于斯长于斯,却仿佛和杨建认识多年,“杨书记是保靖小城出了名的音乐人,也是马王村最勤劳的‘电工’‘木匠’和‘水管师傅’。”

“他还是我们的贴心人!”自杨建驻村以来,92岁的宋老汉就和他结成了忘年交。

听说杨建的父亲退休在家,身体不是太好,长年服药,妇女主任吴秀玉像亲姐姐一样关心杨建,“村里空气好,把老阿爸带来一起驻村吧!”

无论走到哪里,年岁几何,孩子永远是父母眼中尚未长全的燕雀。杨建父子平日里虽无话可说,一旦离开对方视线,儿子担心父亲,父亲牵挂儿子,却是长长久久的不舍。

杨建把父亲从城市接到山村,76岁的杨兴友对一切都感到新奇,不是串门钓鱼,就是蹲在田埂数谷穗,“一穗300多颗谷粒,粒粒都有故事。”老人诙谐地说,“这个村风气好、人勤劳,来了不想走。”

图片17.marked.png

杨建带着父亲驻村。

马王人讨吃方式各有不同,有人外出经商,也有人进城打工。杨建告诉笔者,老一辈人儿舍不得三沟两岔的溶田抛荒,依旧留在乡里插秧收谷。从村里走出去的人,不管行千里万里路,“舍不得”依然是刻在这个村落最深的痕迹,他们热恋这方水土,老了都要回到故乡修一幢房子,以此弥补离家多年的那份遗憾。

图片18.marked.png

村书记宋茂贵收割稻谷。

产业兴,百业兴。稻田是马王村唱响乡村振兴的主旋律,马王溪流过的地方,大坝大坝的稻田是村民们一年到头收获的希望。

图片19.marked.png

丰收的喜悦。

水稻病虫害防治最佳期,杨建联系上植保无人机,实施农药喷洒作业。“无人机喷洒农药可大大减少农药成本,喷洒效率是人工的30倍,它在空中定点定向喷洒农药,不损伤作物,不受地形限制,针对密集易损坏和人工无法喷洒的特殊地段也能够轻松解决。”杨建侃侃而谈,近年来,马王村通过发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采用高科技为农业生产提升效率的创新模式,从秧苗下水到稻子收割烘干,马王村的农业生产已从原来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入了农业机械一体化为主导的新阶段,成为复兴镇大力推进振兴乡村、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一个典范。

“ 耕田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我们村都齐活了。”25岁的综治专干杨洋是湖南师大毕业的高材生,也是马王村人才振兴的希望。他说,“工作队和村干部同心协力,成立了马王村农机合作社、福贵家庭农场、马王溪稻花鱼养殖合作社,我们村发展农业有后劲,看得到未来、看得到希望。”

图片20.marked.png

12吨大型粮食烘干机。

金秋时节,稻子飘香,正是收割季,收割机和12吨烘干机“轰隆隆”开动,稻花鱼在田间追逐起小波浪,福贵家庭农场的粮食酒厂泛着酒花儿……马王村流金淌银,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杨建介绍,“粮食转化是农民的事,农村本来就是酿酒的根地,我们把多余的粮食都拿来酿酒,提高了粮食的附加值。”

杨兴友原本以为到了饭来“莽莽”(湘西方言米饭)、茶来“汤汤”(湘西方言喝水)的“痴呆”行列了,却发现村里比他大很多的老人还能在田间地头劳作,还能在劳作之余哼一曲山歌……这个把自己当做了村里人的老头感到惭愧,幸福不一定就是住在城市里安享晚年,原来,当他们把劳作一年余下的粮食分配给孩子和孙子,“打谷子,搞新米饭”那种洋洋自得的狡黠也是一种极致的幸福。

图片21.marked.png

杨建带领村民排练。

秋风弹奏着金色的田野,似乎每一穗稻谷都是杨建的琴键。当暮光笼罩着整个村庄,电子鼓响起来了,电子琴响起来了,歌声响起来了……马王村合唱团照例在这个时候要跟杨建排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他们演唱最多的歌曲。村里有了合唱团,这是一座村和音乐的关系,是文化振兴这部大戏的开始,也是这座村落烟火日常的属性。在欢歌笑语中,马王村陷入夜幕,万家灯火汇聚成一束光芒,透露着乡村朴素的底色,虽不艳丽,却依然引人入胜。而这时,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蓝图已然打开……

来源:红网

作者:方君才 肖恒昱

编辑:杨姝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