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胡敏 湘西报道
80后的石湘云老师,出身农村,渴望知识,崇拜老师。初中毕业,毅然报考了永顺民师,圆了教师梦。2000年进入教师队伍,她工作的第一站是偏远的永顺县朗溪乡中心完小。在那里,她认识到了教书是要用一生去追求的事业。参加工作21年,她多次被校、县评为优秀班主任、模范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2013年被评为州师德标兵,2015年被评为永顺县最美教师,永顺县学科带头人,永顺县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初中语文工作坊坊主。
把教书当作事业
石湘云参加工作20年来以教书为业,心无旁骛。有的人也许只是把教书当做自己的职业,而石湘云却是把教书当做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追求都在教书育人里。
石湘云工作的第一站在离县城近200公里的偏远山乡——朗溪乡小学。那时的朗溪乡交通极为不便,一条从县城通往朗溪的土石公路在大山里蜿蜒。一个20来岁的中师毕业生根本不知道前路等待着她的将是怎样的一个环境和怎样的一群学生。石湘云知道的是县教育局把她分配到那里任教,那里需要她。就是这份朴素的需要感让石湘云提上简单的行囊乘着颠簸的班车来到了朗溪乡中心完小。
从此,她拥有了一个称呼:老师;拥有了一份事业:教书育人。现在的石湘云还常常想,自己也许是对教书育人有先天的喜欢吧,她拿起教材,就想钻研,她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渴望知识的山里学生的眼;她面对学生,就想关心,她的眼前仿佛有一条学生成长的路在向远处展开。石湘云的心底烙上了两个字:事业。
石湘云后来到永顺二中任教,到溪州中学任教,但她的事业之心未变。教书20年,她每天都会早早来到学校,到教室了解班里的情况,或找个别学生谈心,或帮助学生解决生活或学习上的困难,或与学生一起搞卫生,或与学生一起大声朗读课文。她愿意与学生呆在一起,任课老师请假的课,她自觉顶上;学生的自习课,她习惯地呆在教室里;大扫除时,她自觉地拿起扫帚,俨然成了卫生保洁员;课间十分钟她活跃在学生中间,仿佛就是一名快乐的学生。石湘云的丈夫在乡村工作,11岁大的女儿和家务需要她操心,但从未因为家事影响到班级和学生。她总把班级和学生放在第一位,再忙再累,每天晚上都会查寝,她要把她50多个学生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把50多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记在心间。
把班主任当作教师标配
石湘云常说:“当老师就要当班主任。”参加工作20年,除了脱产进修的两年,她做了18年的班主任。就是现在已怀有八九个月身孕,她也舍不得让出自己的班主任。在她看来,班主任是学生最亲密的接触者,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学生有了困惑,他们会首先想到班主任;学生有了喜悦,他们也会首先想到班主任。
石湘云特别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对国家有责任,对家庭有责任,对自己有责任,是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她的班上几乎人人都是班干部,班委、团委、小组长、课代表、值日生都是她的小助手。
石湘云曾在溪州中学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交流过自己的 “示弱班级管理法”。她说,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表现强势,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就会弱化。相反,班主任作用弱化一些,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就会得到强化。这对学生的自我培养是十分有利的。在学校班级考核中,她的班级月月都获得流动红旗,学生成绩好,班级纪律好,学生能力强。
把爱流进到学生心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其中一条就是要 “有仁爱之心”。石湘云教书20年、当班主任18年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石湘云说,爱学生就要全面了解学生。她会经常到教室里、到寝室里去,会与学生同运动同劳动,在学习生活中去了解学生。有的学生因为家长有严重疾病,影响了家庭经济状况和学生的心理与学习,这是在查寝时发现的;有的同学因家长酗酒而双休日也不敢回家,也是在查寝时发现的;有的学生父母争吵离异,这是在课间休息闲聊时了解到的。同事都见过她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学生的情况。
石湘云认为尊重学生是爱学生的基础,特别是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尊重有时候比教育更为重要。她班上的汪同学,母亲因车祸意外去世,家中四姊妹,家庭的一应开支全由体弱多病的父亲打零工维持。新生报到,别的孩子都有爸爸妈妈送,唯独她是由驻村干部送来上学。石湘云清楚地记得,那天36度,汪同学穿着厚厚的长袖衣服,乱蓬蓬的长发遮住了她半边脸。报名一结束,石湘云顾不得休息,就跑到寝室看望汪同学,亲切地询问情况,同时发现汪同学是一个自尊心特别强的学生。此后,石老师不时地为她买来生活用品,为她和她的弟妹寻求捐赠衣物,为她到团委争取贫困资助。
石湘云耐心、细致,关心学生,引导学生,与学生交朋友,与家长交朋友,一些学生亲切地称她为“石头姐”。有时候,学生和家长产生了矛盾,家长请她帮助解决。
“德厚者流光”,石湘云正活跃在溪州中学的校园里,她收获了2021年州师德标兵称号,而最让她幸福的收获是来自学生满满的爱。教育之路还长,热爱、探索、奋斗将伴随着她走得更稳更好,流光溢彩。
来源:红网
作者:胡敏
编辑:杨姝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