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三湘大地的广袤土地上,他们从百姓中走来,他们是来自最基层的党代表。他们中间,有乡村振兴带头人、有文艺工作者、有小学教师、有人民警察、社区工作者等等。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在即,红网推出“党代表风采”专栏,走近这些基层党代表,讲述他们扎根基层的动人故事,触摸他们真挚为民的动人情怀。
红网时刻记者 向力 湘西报道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党代表,我的责任就是继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发挥自己所长,努力把十八洞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村。”连日来,湘西州出席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花垣县双龙镇副镇长、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施金通总是“泡”在田间地头和村民家中,听取村民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建议。
重阳节慰问老人。
今年42岁的施金通,是十八洞村一名土生土长的苗家汉子,从2005年起就在村里担任村干部,这些年亲历了十八洞村巨大的发展变化。
“曾经的十八洞村基础设施条件差,人均耕地面积仅0.83亩,村里也没有多少产业,集体经济一片空白。”施金通回忆到,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2014年,当时自己在乡政府工作,被派回村里任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带领村民们一起拔穷根、脱穷帽。
十八洞苗绣合作社社员在绣苗绣。
作为村里的“领头人”,施金通喊出了“有钱没钱,大干三年”的响亮口号,他要大家“宁愿苦干,不能苦熬”。同时,探索推行“村民思想道德星级化管理”模式,举办道德讲堂,组织系列文化活动,调动群众积极性。
人心齐,泰山移。通过八年的奋斗,如今村民的等靠要思想下去了,勤劳脱贫的精气神上来了;蜿蜒在寨子里的青石板、游步道将民居串联起来,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观景台等配套设施竣工使用,苗寨旧貌换了新颜;特色种植、红色旅游、山泉水、苗绣和劳务经济等富民产业欣欣向荣,群众对村支两委的满意率由以往的68%上升到现在的98%,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他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脱贫攻坚事业,奉献给了十八洞的父老乡亲。今年,十八洞村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施金通也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并当选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
“这些荣誉对我来说,是一种认可和鼓励,也是一种鞭策,让基层一线干部更有奔头。”回归岗位,他仍然每天奔走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为村民办实事,初心坚定不改。
如今,乡村振兴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作为村里的“领头人”的施金通倍感责任重大。即将首次参加湖南省党代会的他,目光聚焦到了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方面。
十八洞村旧貌换新颜。
“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是核心,人才是关键。要把产业和人才相互对接,有什么的人才发展什么产业,发展什么产业就培养什么人来匹配。”施金通介绍,村里正在加快推动十八洞国际减贫交流基地、干部党性教育基地、青少年研学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规划建设,推进四个自然寨协同发展,巩固特色种植、红色旅游等五大产业发展,进一步擦亮十八洞旅游名片,着力推动产业振兴,因此需要大量的人才。
阅读党史学习教育相关书籍。
施金通认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既需要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培养,也需要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带着新技术、带着丰富的资源来,带活乡村经济发展,带动产业发展。
施金通建议,一方面,加强引进更多外面的人才,吸引本村更多年轻人回乡,提高基层干部待遇,让他们在基层留得住,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各尽其能、各展其长。另一方面,着力从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外出务工经商、本地致富能手等群体中挑选干事劲头足、解决办法多的优秀人才中发展党员,增添党组织新鲜血液,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壮大基层党组织力量,成为乡村振兴后备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向力
编辑:张艺凡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