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保靖:坚守一炉火 传承老手艺
2022-01-05 12:08:27 字号:

保靖:坚守一炉火 传承老手艺

红网时刻湘西1月5日讯(保靖融媒记者 刘番)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房顶的两块玻璃撒进昏暗的工作间。黄德净、黄勋两兄弟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烧红的炉火映衬着黄勋的脸,一旁的黄德净认真地扯着风箱,兄弟两正合作打制一把顾客订好的刀具。伴着当当的打击声,在飞溅的火花中,一把菜刀渐渐显现雏形。

图片1.marked.jpg

寻迹 古老花火

打铁是一种原始的锻造工艺,在上世纪80年代做铁匠也成为安身立命的好门路。但如今,随着机械化的发展,这个具有多个朝代文明象征的传统技艺已然没落。但在保靖县长潭河乡花桥村接福组的一栋民居内,依然存在着这样“原汁原味”的打铁铺——黄记打铁铺。

花桥村黄家铁匠传统技艺于清雍正年间(1720年代)起源地怀化市麻阳县九曲湾,后人辗转迁入保靖县水田河镇丰宏村毛场坪、长潭河乡花桥村接福组,迄今传承11代。

“我们黄家世代都是铁匠,代代相传,到他们兄弟两这辈已经是第十一代。我从我父亲手上接下铁匠铺时,打铁还是个热门行当,当时每个乡镇都有好几个铁匠,甚至于一条街上就有几家打铁铺。那时我们家族的兄弟们把铺子开遍了附近的县市。”说起当年家族盛况,黄长青老人眼里仿佛有一炉火正熊熊燃烧。

图片2.marked.jpg

黄记铁匠铺的产品涵盖犁耙铲锹等农业生产用具,篾刀等民间匠人工具,砍菜刀等家庭生活用品,三梁炮等民俗文化工具,刀剑长矛等旧时兵器等五大门类。传承黄家世代近300年探索累积的独特传统工艺,其打造的各式农具、生活用具经久耐用,一直受周边乡村和县城住户欢迎。清末民初,在吕洞山苗区民间曾广泛流传,要买好刀子要上“卡漏”(“保靖铁匠传统打造技艺”原住址“丰宏”的苗语),当人们展示自己本领或警告他人总是比喻说,“试试黄铁匠钢火厉害”。

图片3.marked.jpg

新中国成立初期,“黄家铁匠传统技艺”第九代传人黄金河受保靖县政府统一调派,将其纳入传统工匠管理,享受政府职工待遇,几十年专职生产各式生活用具数万件。

探技 千锤百炼

一件好的铁器,从原材料到成品,必须经历选材、生火、下料、抽条、破口、煮火、淬火、抛光等九个步骤,制作过程中再历经千百次的反复锤炼,汗水与火光交融中而成。要做出一件合格品,每一步都马虎不得,每一步都需要精确到度。烧制时需要注意温度,看火焰颜色把握软硬度,捶打时需要注意角度,看平整程度把握厚薄度。

图片4.marked.jpg

现如今,整个长潭河乡只剩他一家打铁铺。

民间俗语,“人生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打铁匠人日夜在炼炉旁忍受炎热,居三苦之首。在火花碰撞间,黄德净、黄勋两兄弟,从父亲黄长清手中接下手艺,至今已经20多年。

“黄师傅,到屋没?我来买东西了。”中午,两兄弟吃着午饭,却听到院外有人喊着买东西。来人是哪洞村的木匠梁时军,他做了30年的木匠,一直用黄家打造的木工工具。“钢火好,做出的物什质量好,除了我木工活工具外还有其他的菜刀、柴刀、镰刀,都到他屋买,几十年的老顾客了,今天买的挫子估计又可以用几年了。”买到自己心仪的挫子,梁时军赶忙回去继续自己的活计。

传承坚守初心

黄氏父子、师徒间的传承,不仅是打铁技艺、学识的传递,也是为人、品德的授受。

从小的耳濡目染,让黄德清、黄勋二人高中毕业后选择回家跟随父亲黄长清学习打铁,传承祖业。“说实话打铁,苦还是苦,但是这技术也让我有一技之长可以安身立命,我热爱我的事业也不觉得苦了。而且子承父业,从我爹手上接过传承的接力棒,继续传承老祖宗手艺,更加不觉得苦了。”黄勋感慨道。

“我父亲一直都告诫我们。给任何人做工具,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自己最大的本事,把产品做到最好,要对每一个购买的顾客负责。当那些顾客用了之后,再碰到我之后说很满意,用起来很舒服,那个时候,我就感觉到是最幸福的,自己感觉到很成功。”黄德清笑着说。

图片5.marked.jpg

如今,父亲黄长清年事已高,家里仅剩黄德净、黄勋两兄弟打制铁器,却仍然保留了手工炼制的技艺。现每年打造各式产品数千件。并凭借高超质量在临近县市声名大噪,顾客大多慕名上门求购,或电话定制。不仅如此回头客还带来更多客户,产品远销云贵诸省及粤闽沿海,最远到达非洲。

不忘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一炉火,传承老手艺。希望这个行业能够继续延续下去,12代,13代,14代……把这一份古老的技艺代代相传下去。

来源:红网

作者:刘番

编辑:张艺凡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