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向力 通讯员 田甜 湘西报道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湘西地貌最大的特点,因此民居只能依山靠水而建,数千年积攒下来,逐渐形成了星罗棋布且各具特色的古村落群。
湘西州是全国十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州)之一,172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近年来,湘西州高度重视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作,积极完善村落发展蓝图、重塑美丽乡村形象、打造传统村落名片,并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纳入对县市人民政府的目标管理考核,越来越多曾经凋敝破败但有着厚重历史的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乡愁的寄托地。
因村设计,留住地域特色
新寨坪村古建筑群落。
隐匿于湘西深山的泸溪县潭溪镇新寨坪村百年古树随处可见,120多栋主体结构由榫卯拼合而成的传统古建筑群落保存完好。整齐的木屋青瓦,古树成群、层层梯田,乡村的宁静和谐在这里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里曾经也因基础设施薄弱,不少农民外出务工,他们的房屋长期锁门闲置、年久失修。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近几年,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和全域旅游的春风拂来,新寨坪村也逐渐被外界所知和关注:县里邀请了湖南大学规划设计院为村里编撰片区生态旅游整体开发规划,“中石化-百美村宿”旅游扶贫公益项目落地,协同武汉大学、腾讯开展“乡见新寨坪·乡村建造大赛”。
“合理利用才是对古村落最好的保护。泸溪县丰裕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对村里的民居进行了有偿认领,按3000元/年•栋租金价格补贴给农户。”村支书杨忠良告诉记者,“中石化-百美村宿”“栖迟谷”民宿在设计时综合了村庄自然景色、人文历史、民族特色等因素,保留原有木结构房屋的特点,并以建筑与环境和谐为标准,通过新旧融合的施工工艺,打造出了7套精品特色民宿,1套接待中心和1套公共餐厅,满足休闲度假、亲子出游、户外乡村体验等多样化的需求。
“百美村宿”一角。
民宿建成后交由专业公司运营,每年可为村集体分红30万元,年收入90万元以上再提成10%,资金主要用于村里公共设施维护;同时还以村规民约的形式要求村民新建、翻建的房屋必须符合古村落保护规划,禁止建设影响古村落环境风貌的建筑。
留住了乡愁 外出务工的村民回来了。“以前在外务工,起早摸黑为了生活,现在不出远门就能挣钱,照顾家人也方便……”村民符自香说,她以前广东打工,现在民宿从事客房保洁等工作,工资虽然赶不上沿海地区,但能天天陪着家人,消费也少了很多。
在该项目的带动下,近两年,该村先后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中国传统村落”、“国家3A级乡村旅游景区”等荣誉,旧时的偏僻山村成了人流如织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创新发展,实现村寨变景点
古丈县默戎镇中寨村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走进中寨村,可视范围内200余栋传统木屋依山而建,一条河流穿寨而过。
古丈县中寨村。
近年来,中寨村引进湖南鬼溪秘境生态旅游有限公司,在依法保护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的前提下,在中寨村开展土地流转,农户及专业合作社入股参与旅游开发,实现公司+合作社+村支两委+农户+社会精英的适度规模经营模式。中寨村把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相结合,依托中寨村村寨核心区,配置廊道、草编、凉亭等休闲设施,努力建成集特色种植、休闲观光、农业科普教育、农家采摘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湖南鬼溪秘境生态旅游有限公司经理龙明贵说,去年夏天中寨-鬼溪旅游项目投入运营后,带动了村里蜂蜜、蔬菜、茶叶、农家乐等产业迅速发展,让村里100多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同时让传统村落具备自我造血功能,实现了村寨变景点,村民变旅游从业者,多渠道带动群众增收。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通过多年的努力,湘西州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有特色、有探索、有经验,走在了全省前列。2022年已经启航,湘西州将加大政策支持,建立保障机制,突出规划引领,注重源头管控,拓宽融资渠道,探索投入模式,加强督查考核,实行奖惩问责,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接续推进湘西州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
来源:红网
作者:向力 田甜
编辑:张艺凡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