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湘西州传统村落展播丨保靖县吕洞山镇夯沙村
2022-11-14 12:03:20 字号:

湘西州传统村落展播丨保靖县吕洞山镇夯沙村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田甜 湘西报道

夯沙村位于湘西州保靖县南部边陲,总体上形成了“一村横卧、三溪汇聚、群山环抱”的历史格局,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神秘的苗族文化。夯沙古村现有5个自然寨,总人口1156人。人口以苗族、土家族为主,民族文化氛围浓厚,民风淳朴。

图片9.marked.jpg

夯沙村航拍。

夯沙村清末民初的苗族民居为主要建筑,小溪潺潺穿村而过,民居分布两岸,形成了夯沙独特的地域风貌。村落整体风貌特征为传统湘西传统古民居、田园风光相间形成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并茂的古村落。村庄许多角落分散着许多湘西传统民居。在古民居成片相接之处,形成一道道极具观赏价值的宁静古朴的湘西传统民居群风景线。整个村庄民风古朴、乡风文明,生活气息与文化气息相融相生,呈现出一派古朴幽静、祥和安宁之景,是个保存较为完好的湘西传统古村落。

图片10.marked.jpg

村落格局。

夯沙村是湘西具代表性的传统古村落。村落小巷均以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湘西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 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图片11.marked.jpg

苗族民居。

夯沙村古村落保留有面积较大、风貌完整的古村落。其中,古建筑、古井、古树、风雨桥,古道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古村格局。

图片12.marked.jpg

风雨桥。

苗家妇女爱花,更爱绣花、戴花和穿花。苗族刺绣,主要以绣花为主。就是用各种彩色布料(丝、绒、绸、缎),在料面上画好自己喜爱的图案,如桃花、牡丹花、樱桃花、映山红、迎春花、睡莲、金银花、丹桂、月月红、梅花等,然后用彩色丝线一针针刺绣。同时还常配绣一些龙、凤、鸟、兽、鱼等吉祥动物。色彩鲜艳,动静相间,栩栩如生。当你走进苗家时,你就会被花衣、花裙、花被、花枕、花鞋、花带、花巾、花边等等花的装饰品弄得眼花缭乱,美不胜收。这些都是心灵手巧的苗家妇女千针万线绣出来的。

湘西苗绣是中国西南东部次方言苗语区的杰出代表。湘西苗绣在夯沙村传承发展有着500多年历史。苗绣的艺术美感与苗族传承习俗、民族图腾、苗族村落艺术协调一致、自成一体,古村落所能体现的苗族文化传统基因,是苗绣的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水分,是苗绣生存发展的文化空间。

图片13.marked.jpg

苗族刺绣。

织锦,是夯沙村又一传统工艺,苗语叫“细抢那布”。它是由丝线纺织而成布帛或带子。用一种可收缩的双叉形木架,(苗语叫“个综排”)用若干颜色的丝绕在双叉架上做纬线,然后用一牛角做成的骨牌薄片,套在一根线上来回穿梭纺织而成。根据自己的喜爱,纺织出各种花、鸟、鱼、虫等栩栩如生的图案。

图片14.marked.jpg

苗族织锦。

苗族鼓舞与湘西巫傩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科学不发达,社会生产力低,对很多自然力无法抗击,又解说不清,把希望都寄托于鬼、神。又如苗族的《跳年舞》,据苗历算,苗年在十月,正是五谷收尽之时。五谷,乃天赐之物,当然要谢天谢地。于是就举行“舞天”活动。《跳年鼓舞》则是舞天形式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苗族鼓舞也在发展和进步。它逐渐从宗教祭祀活动中解脱出来,广泛应用于各种节日、婚娶喜庆和男女交往中,成为广大苗族人民表示欢乐、交流感情、自娱自乐的群众性舞蹈。苗族鼓舞在苗族的重大节日如“赶秋节”等苗族重大节日都有表演。一般在村落的公共宽敞区域演奏。

苗族椎牛祭大致的祭祀过程如下:一块坪地之中,五彩神柱之下,一头水牯环绕突奔,一群握着梭镖的杀手迅猛地向那水牯刺去。祭牛倒地,属于同舅辈叔伯亲便瓜分牛肉,数百乡民跳鼓对歌通宵达旦。这就是苗族的椎牛祭,苗语叫“弄业”(即吃牛或“吃牯脏”)。按仪式程序先后有:敬雷神、祭蚩尤,祭主家祖先;敬大舅爷、二舅爷茶酒;杀鸡祭天;献九杯酒九碗肉给玛媾;跳鼓;敬神农;敬盘瓠;求财等节目。“椎牛”,发端于父系社会初期。它以崇苗祖祭苗魂为主要目的。请的先师是苗巫。以群体“独乐”(跳鼓)为娱神手段。按习俗,主家必邀请一群漂亮的苗女,舅辈亲一方必请一批英俊的苗男,汇聚鼓场,歌舞娱神,并重演当年群婚习俗。“男女各有赠馈,甚至乘夜偕赴林为桑中濮上之行亦不较”。

图片15.marked.jpg

苗族椎牛祭。

夯沙村是苗族传统村落空间历史遗存的缩影,也是明清各时期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缩影,它凝聚了苗族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来源:红网

作者:田甜

编辑:张艺凡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