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向力 湘西吉首报道
绿荫洒满柏油路,时而虫鸣鸟啼,时而微风徐徐从。今年3月,吉首市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接过马颈坳镇新湾村乡村振兴接力棒,积极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围绕巩固产业发展成果、持续改善民生两个方面下功夫,把一件件急难愁盼问题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带领新湾村向乡村振兴大步迈进。
兴产业,共筑致富“众旺路”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
茶园茶农除草忙。
时过小满,新湾村七彩茶园山色新绿,喝饱了初夏雨水的茶叶翠绿茁壮、茶香氤氲。向顺艮是村里的茶叶种植大户,他在幼龄茶园空地里套种了樱桃、猕猴桃、西瓜、香瓜等水果苗木。4月,他还开发了300亩油茶,计划到下半年扩大至500亩,三年过后可以看到沿路满山的油茶花开。
“套种这些水果,起到保护幼龄茶苗的作用,提升了茶叶地管护质量。”向顺艮说,等到七月瓜果飘香时,各种鲜甜可口、味美多汁的水果欢迎大家来采摘。
新湾村现有湘西黄金茶茶园近5000亩,可采面积约2000余亩。2016年茶苗刚种时,合作社便代替村民培管,合作到期后,村民可选择继续享受土地流转分红或自主管理。这种模式激发了村民发展产业积极性,茶产业已成为新湾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初步统计今年春茶产值约1600万元。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3月,返乡村民石自海与新湾村建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模式,以高密度水产养殖项目打造水产配送中心,同步试行“鱼菜共生”项目。同时发展亲子游、休闲观光游等旅游业态,吸纳村民就业增收,用自己的行动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
新湾村高密度水产养殖项目。
记者走进新湾村的“鱼来鱼好”项目基地,村民们正端起水桶将活蹦乱跳的首批12万尾鱼苗轻轻倒入养殖池中,一旁的鱼菜共生养殖池项目正在进行扫尾工作。“鱼菜共生项目计划在6月中旬投入运营。到今年年底,高中档淡水鱼年产达12吨,蔬菜5吨,年产值达100万左右。”石自海笑着说,“探索鱼菜共生新模式,养鱼又种菜,环保又生财。”
村民向洱春回来了,试种了20亩中药材,成功后下半年将带动村民开发1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河溪镇的张现忠也在新湾村投资建设了3000平方米石蛙养殖基地正式投产,预计年产值达50万元……
农耕时节帮助村民插秧。
随着一个个项目落地、开花、结果,在新湾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产业逐渐变强,村民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也更加理解、支持村里的各项工作。
干实事,提升村基础建设
乡村要振兴,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自驻村以来,工作队通过入户走访调研查漏补缺,收集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急难愁盼”事项。完善基础设施、消除安全隐患,成为了新工作队帮扶工作的着力点之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井是农村生活的纽带之一。虽村里普遍用上了自来水,但对水井有着深厚的感情,也经常有村民取水用水,工作队便把水井提质升级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清单。
修缮水井的这段日子里,69岁的村民向远金每天早早到现场做工,脸上满是笑容;年近60岁的马颈坳镇扎龙艺人张青龙也加入了施工队伍,黝黑的皮肤成了“保护色”;附近村民也纷纷出工出力参与其中。
“水井修好了对我们来讲是一件大好事,不要再到山下挑水。这水清凉清凉的,又干净,是真正的山泉水!”向远金看着即将修缮完工的水井,满脸欣喜地说。
“后盾单位的李梦涛部长准备把水井取名为‘甘露泉’,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一旁的张青龙接过话茬说道。据了解,村里其他五口水井修缮工作即将启动,留住一代又一代人的美丽乡愁。
青少年儿童在篮球场上活动。
崭新的篮球架、经久耐用的新材料、清晰的场地标线……半个月时间,新湾村在村部修建了高标准篮球场,让酷爱篮球运动的村民向俊赞不绝口。篮球场选用悬浮拼装运动地板进行铺设,该材料防滑效果更佳,可以放开脚步在塑胶场地上奔跑、追逐,尽情享受篮球运动带来的快乐。
通组道路维修工程开工。
脚下沾泥土,心系群众冷暖。进驻新湾村不到100天,工作队还处置了路基空心、滑坡等安全隐患5处,征地修路、施工渣土存放等一批遗留问题得到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危桥失修、通组道路维修等问题,工作队也积极对接相关部门,逐步落地实施。驻村工作队党员干部把身子沉了下去,责任担了起来,民心聚了起来。
“紧扣‘五个振兴’,力争到明年夏季前,努力把新湾村树立成标杆、行稳致远。”对于未来新湾村如何发展,驻新湾村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张洁如是说。
来源:红网
作者:向力
编辑:张艺凡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