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吴一超 湘西报道
“跟着党走,撸起袖子干,准没错。我们村目前种植雪茶近2000亩,今年预计纯利润近200万元,一方面村集体经济创收,另一方面带动辖区就业。”近日,湖南省凤凰县茶田镇和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志平十分自豪地说。
近年来,凤凰县以党建为支撑,以产业为抓手,以多种方式促产业、保民生,大力壮大村集体经济。立足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发挥主体效能,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原则,找准切合各村实际的发展途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让乡村振兴的路越走越宽。
“党旗红”建起来的“振兴队”
凤凰县发挥“头雁”效应,选举能人进入村支两委班子,推动村两委“转观念、抓作风、强落实”,激发村两委班子、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开春以来,凤凰县积极调动“省、州、县、乡、村”158名科技特派员,组成25支科技专家服务团小分队,纷纷深入田间地头,对接猕猴桃、荞麦、油茶等8大重点产业,为企业和农民“送技术、送新种、送服务”,并组织万余名党员干部助力春耕春种,当好春耕生产“护航员”,及时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困难。
开展新型农民培育计划,认证新型职业农民1005名,成功培养一批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和营销能手等“本土专家”,为村集体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持。
“方寸地”搭起来的“致富园”
凤凰县发挥典型示范引领原则,打造一批庭院经济精品示范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支部提供项目指导、农资物化等相关支持,合作社全程提供技术支持与统一回收、统一销售,为农户发展庭院经济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一条龙服务”,解决了后顾之忧。经济收益根据签订合同按一定分配比例抽取充入村集体经济,助力村集体经济逐渐发展壮大。
猕猴桃藤爬上花架,小菜园阡陌纵横。
“可以利用自家庭院开农家乐、办民宿、弄采摘园,打造周边休闲旅游;还能开个小超市、修理店啥的,这些都是增收致富的重要方式。”落潮井镇唐家桥村支部书记龙胜章笑着说。
以唐家桥村为例,依托花田溪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地缘优势,深入探索“庭院经济+人居环境提升”发展模式,积极引导村民群众利用房前屋后的“方寸地”“巴掌地”,因地制宜发展种养殖业等庭院经济,激发农村经济“新活力”,全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探索促农增收“新路径”。目前,唐家桥村盘活群众房前屋后闲置土地共计80余亩,种植蔬菜50亩,种植玉米30亩,利用房前屋后林地和空闲地养殖鸡鸭鹅5000余只。
“凤凰雪”泡出来的“幸福香”
“发展雪茶要比打工好啊,我2018年回家开始种雪茶,现在种植300多亩,年纯收入至少30多万元,雪茶实现了我们村集体共同富裕!”和平村雪茶种植大户杨红笑得合不拢嘴。
苗族妹子采摘鲜嫩的龙须茶。谭金梅 摄
近年来,凤凰县出台多项产业扶持优惠政策并提供资金支持,坚持生态优先、标准引领、品牌经营,持续推动雪茶产业转型升级,把“一片小茶叶”打造成为“大产业”。雪茶已成为推动凤凰乡村振兴、农民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逐渐蜕变为凤凰富民强县、推进乡村振兴的朝阳产业,许多村庄通过发展雪茶产业增收获益,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2023年凤凰县雪茶产业种植面积超过3000亩,雪茶种植总面积从2022年的1.5万亩增加到现在1.8万亩,年产值超过1.2亿元。
“农家院”炒出来的“小康味”
凤凰县作为第二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国试点县,坚持以“啃硬骨头”的态度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利用凤凰旅游市场优势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形成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凤凰模式”。
游客体验打糍粑,感受农耕文化。唐金生 摄
廖家桥镇菖蒲塘村,围绕农旅融合做文章,把红色基因与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将红色元素、红色基因、民族文化、村寨特色有机融合,对深坨苗寨长期闲置石头房盘活利用,开发集旅游餐饮服务、农耕文化体验、农副产品销售为一体农旅综合体。农家院所有菜都由村民自种自养,厨师、服务员都是本村村民,仅年前第一炕腊肉产品销售就达2000余斤,给村集体经济带来增收近15万元,这是凤凰县成功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缩影,也是激活“沉睡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创造出村集体经济新资产。
凤凰县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村集体经济攻坚取得重大突破,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21年的2022万元提高至7498万元,增长2.7倍,2023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亿元大关。
来源:红网
作者:吴一超
编辑:李艳华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