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散文丨浦市怀古
2023-04-15 11:41:28 字号:

散文丨浦市怀古

文丨向廷云

穿行在浦市古镇的街巷,犹如在历史与现实交错的时空隧道里。

不曾想,历史深处的浦市,水运发达,商贾云集,人丁兴旺,灯火万家,舟楫络绎,文化厚重,曾是两千多年以来中国大西南物资集散的重要商埠,素有“小南京”“不夜港”“三楚雄关”“五溪之巨镇,百里之边城”的美誉。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繁花落岸。但今日的浦市,依然让人感受到大量历史遗存所彰显的昔日辉煌,它所拥有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湖南省旅游重点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诸多头衔,使得这座沅水古镇得以与时俱进,成功蝶变,华丽转身,复兴在望。

如果说浦市的兴盛,得益于沅江这条洞庭湖水系最长的河流,使其通江达海,那么,在我看来,浦市的成功更在于其成功开辟了一条商业文明的路径。

凝望这悠悠沅水,历史的长河依旧,青山依旧,天空依旧。我在思考,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山东、山西、甘肃那么遥远的地方,怎么会有人跨越千山万水,在此兴业?

由此,吉家来了,李家来了,周家来了,黄家来了......他们携来异乡的风雨,带来不同的文明,在此交流、碰撞、融合。

于是,码头、镖局、钱庄、酒肆、茶坊、书院、寺庙、绣楼、戏楼、会馆等应运而生。

遥想当年,鼎盛时期的浦市有3条主商贸街45条巷弄、10里长的城墙和12座城门、6座古戏楼、23座货运码头、72座寺庙道观、99座会馆堂坊商行、50栋古民居、206座古建筑、1130多栋封火墙“窨子屋”。这是何等的规模、格局,气派壮观!进而形成了浦市的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产业集群、商业生态系统。尤其令人震撼的是,鳞次栉比的古建筑,应是当时湘西乃至大西南地区最好的房地产,足以窥见,那帮成功商人当年的富庶与奢华。

因而,你可以想象当年浦市熙熙攘攘的场景。湘西的生铁、桐油、木材等资源在此集结,得以借船出山;外面的布匹、食盐、陶器等商品涌入浦市,在此汇聚,批发各地,这应是湘西最早的贸易口岸。

但单纯的贸易难以成就浦市的兴盛,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于是,围绕商业的配套服务悄然跟进。试想,如果没有持剑护商的镖局,谁来投资兴业?如果没有货物进出口的码头,贸易如何开展?如果没有钱庄的“金融”服务,贸易又如何结算?如果没有茶坊、酒肆、戏楼等场所,又怎能留下客商?这一切,浦市曾经都做到了,它打造了湘西远古的开放平台和营商环境,形成了完整的商业业态。这或许是浦市曾经辉煌的密码破解。

如果说,浦市的历史辉煌得益于便捷的黄金水道、独特的商业文明、开放的营商环境。那么,当下的湘西迈入高速、高铁、航空时代,如何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开放,用新发展理念助力湘西高质量发展、特色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时代命题。

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回味浦市曾经的繁华,回首湘西发展的历程,展望湘西可期的前景,踏着时代的节拍,迎着新时代的风雨,湘西一路前行,展开了开放湘西的宏大叙事,试图深刻改变封闭与落后的固化印象。

开放湘西最好的诠释是,中粮集团入驻湘西,接盘酒鬼酒公司,使得白酒产业做大做强,这给开放湘西以深刻启示。大企业、大资本的介入,带来理念、资金、技术、品牌、管理、人才、市场等要素的一步到位,这一成功案例可运用到湘西走资源转换之路的实践中。选择战略投资者开发利用矿产、旅游、农业、生物等资源,跳出资源开发利用市场主体散小弱的格局,是实现资源比较优势向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转换的必由之路。

建设开放湘西不仅要走好资源转换之路,也要走好园区兴业、特色兴园之路。以产业园区的精准定位、错位发展、集群发展、产业链构建、机制创新、战略投资者引进等聚集企业、聚集产业,是开放湘西的路径选择。

从这个意义而言,浦市怀古,具有现实意义。

来源:红网

作者:向廷云

编辑:张艺凡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