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西脱贫故事丨曹锋:撇下至亲上“战场” 贫困户装在“脑壳里”

??5.jpg

红网时刻通讯员向晓玲 张建辉 李晶 胡家星 泸溪报道

蓬松的头发,黝黑的肤色……眼前这位1米75个头的年轻小伙子,俨然褪去了机关干部的青涩,炯炯的眼神添了几分坚毅,稚嫩的声音多了一些成熟。28岁的曹锋是泸溪县委办驻浦市镇岩门溪村第一书记,在驻村2年里,他从一个机关干部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岩门溪人。

撇下至亲上“战场”

“还有半个多月儿子就要出生了,你还跑到村里去扶贫!”得知消息,妻子高艳满脸忧愁地抱怨。

“曹锋,你就不能跟单位领导说说情,孩子生下来,父母都在乡里忙,不可怜啊。”岳母铁青着脸质问他。

一头是扶贫重担,一头是家庭责任,都压在曹锋稚嫩的肩上。面对岳母和妻子的反对,他无言反驳。但面对扶贫重任,他毅然接过组织交给的“接力棒”,下村的第一天,便一头扎进群众家里。

“曹书记,工作非常上心,经常加班加点……”每每走过村部楼,村支书记龚树生都要嘱托一声,“小曹,早休息,明天我们继续搞。”

对于千头万绪的工作,作为新手的他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欣慰的是,岩门溪村支两委团结协作,战斗力强。

白天,串门入户,上山下地。晚上,研读政策,总结工作。不到一月,3本《驻村日志》密密麻麻写满了他在村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6.jpg

贫困户全装在他“脑壳里”

驻村不到一半个月,曹锋便习惯了农村的生活节奏。上午9点吃早饭,晚上7点吃晚饭。摸通百姓生活规律的他,一有闲暇,便“见缝插针”走访,早饭前、晚饭后、雨天,百姓家里,总能见到他匆忙的身影、听到他熟悉的声音。

驻村三个月,全村9个村民小组18个自然寨,他走了个遍。

“刘伯,你家的危房改造资金已经来了,请明天赶集到镇上信用社去查一下。”

“奶奶,你上次住院的费用,医疗报销了没有?”

全村145户561名贫困群众家庭基本情况、子女就业情况、帮扶措施、经济来源……深深印在曹锋脑海里。

驻村实践中,他认真学习政策,悉心钻研村情民情,虚心请教长者。不到一年时间,精心编纂了《岩门溪村情及扶贫政策一本通》,把建档立卡贫困户致贫原因进行分类,因学、因病、因残等,对症下药,一户一策开出“帮扶清单”。

“小曹搞工作,思路清,来得实,过得细。”村秘书唐家斌说,“只要报姓名,贫困户的信息,他都记得清清楚楚,老百姓,全装在他的脑壳里!”

??7.jpg

小康路上,他用尽全力

人多地少,无产业、集体经济没有收入……一系列问题,在曹锋心里始终放不下,搁不开。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经与村支两委研究,广泛征求村民意见,2017年,他带领村民开发了500亩优质脐橙基地,并成立合作社,专门负责脐橙培管。如今,成片绿油油的脐橙林已开始挂果。

按亩产2000斤计算,今年可产脐橙100万斤,每斤0.8元销售,除去成本开支,今年集体经济可收益30万元,参股贫困户人均可增收850元。

“现在,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1.3万元,村集体光伏发电每年稳定收入9万,脐橙每年收入30万……”盘算着村里的经济收益,曹锋与村支两委一班人正着手谋划新一批特色产业开发,加快推进岩门溪村振兴。

来源:红网湘西站

编辑:欧阳琴芳

本文为湘西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x.rednet.cn/content/2019/05/24/553467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政法
  • 民生
  • 县市区
  • 公示公告
  • 旅游
  • 经济
  • 教育
  • 红图
  • 精彩视频
  • 虢正贵
  • 龙晓华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西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