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杨海强:从侗族大山飞向世界的中国脱贫故事

大家好!

我叫杨海强,来自广西。我演讲的题目是——《从侗族大山飞向世界的中国脱贫故事》

他们是我在美国留学认识的朋友们,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但都有几个共同点:爱吃已经打入美国市场的广西柳州螺蛳粉,都喜欢听我在侗族村子里的扶贫故事,也都想尝尝那里的彩色糯米和小黄牛肉。当然,他们也有共同的疑问:我为什么会走进了那座贫困的大山里?

2016年3月,在柳州市工作的我,来到了广西、贵州、湖南三省交界处的林略村,开始担任第一书记。那天,在老家河北的奶奶着急地给我打电话,她以为我是犯了错误被“下放”了。同学也发信息问:你这个尖子生怎么去了农村?

走不稳的泥泞梯田路,听不懂侗话“nialai”是“你好”的意思,我真切地意识到:我到村里了,而且还是一个近4000人但人均只有3分地的贫困村。夜晚的林略村山影重重,难道,困住我,困住林略村的,就是这一座座大山吗?

山高路远造成了村子的贫困,但原生态的林略村保留了外面近乎绝迹的品种——天然带颜色的黑糯米和红糯米,这可让我找到了宝贝。我立刻联系了几个在外面务工的年轻人回家创业,我们做电商!为了打开市场,我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展销会上的扶贫展位,一路摆摊到了柳州、南宁甚至上海。走出大山的红糯米,从6块钱一斤卖到了18块钱一斤。趁热打铁,我又拉上贫困户做起了高山放养小黄牛和乡村旅游,打出了一套覆盖面更广的“电商、养牛、旅游+就业”的“3+1” 的脱贫组合拳。

农产品走出去了,农民增收了,但我发现,大山困住的,还有村民的认知。孩子们不了解大山外面的世界,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上学。扶贫要扶智,我的第二个走出去计划启动了:2016年,我带村里的孩子到柳州去过“六一”,已经10岁的他们,又兴奋又紧张,他们终于第一次坐了火车,乘了电梯,也见到了真正的红绿灯。之后,我请来了广东中山市50个学生家庭来到村里,上演了林略村版的《变形记》,请来了广东医科大来“三下乡”,中央财政支持的流动青少年宫项目也来到村里。我发现,有了憧憬的孩子们,眼睛比天上的星星还要明亮。那一年,林略村脱贫了。

听到近4000人的村子脱了贫,朋友们都说:So cool!我说还有更酷的,你们爱吃的螺蛳粉,也是扶贫产业,产值将近50个亿。有同学说,这只是个例吧,全国大规模的消灭贫困,做不到吧?我说,中国有20万像我一样的第一书记和300多万的帮扶干部在一起努力。一位美国同学问:“Why?Why should your government do that?”。“你们政府为什么要揽这个事?”我骄傲地说,我们国家不会落下哪怕是一个困难群众,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我接着告诉他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有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到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我们还向很多国家分享了中国扶贫的成功经验。

我是第一书记任期结束后参加的公派留学。毕业回国后第一件事就是回村看看,我用侗语“nialai”跟乡亲们问好;我告诉孩子们,很多外国人都想尝尝咱们村的红糯米;我们村的脱贫故事,全世界都知道了。

从侗族大山到世界舞台,困住林略村的从来都不是那一座座大山。只要拥有飞跃崇山峻岭的信念与本领,孩子们,乡亲们,扶贫干部们, 还有在座所有关心支持中国脱贫攻坚事业的我们,都将是人类减贫史上 中国奇迹的创造者和见证者。

谢谢大家!(作者为广西选手)

来源:红网

编辑:杨姝

本文为湘西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x.rednet.cn/content/2019/10/18/613933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政法
  • 民生
  • 县市区
  • 公示公告
  • 旅游
  • 经济
  • 教育
  • 红图
  • 精彩视频
  • 虢正贵
  • 龙晓华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西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