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出来啰喂,喜洋洋啰喂啰……”,这是重庆的民歌,歌曲中有诗有远方,这是我在教科书所认识的石柱印象。但是,当我大学毕业“支援西部计划”到了石柱,却被这里的贫瘠惊呆了:石柱是国家级贫困县,为了买一包盐,要走一天的路;想把猪赶到乡镇卖掉,等爬完陡峭的山路,猪都会累死几头。
当地人自嘲说,石柱出产什么不好,偏偏出产黄连,怪不得乡亲们的生活这么苦!
当我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满怀热情走了几小时稀泥路来到村民方志发家时,却吃了个闭门羹:“你们能解决什么问题?看看门口这条路,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脚泥!”
我又走到村民罗辉明的家。他的女儿冉罗碧三年前玩耍时将眼睛戳伤,由于没钱治疗导致失明,老罗一直很自责。
这些说到底,就因为穷,乡亲们穷怕了。我们能做的,就是成为脱贫的航向灯,帮助乡亲们致富!
为了和乡亲们沟通、方便修路,我们学会了骑摩托车,摔伤流血是常事;为了加快建设,我们驻村干部变成了泥腿干部,磨破了衣衫,打湿了胸膛。
2018年,路终于通了。竣工那天,曾让我吃闭门羹的老方专程跑来邀请我去他家吃腊肉,纯朴的乡亲们争着抢着把最好的东西给我们。我的一个年轻同事,就因不忍拒绝乡亲们的热情,一口气吃了15个荷包蛋,胆囊炎发作进了医院,住院费花了六千多,可他说不后悔,这是乡亲们对我们工作的认可。
有了汽车的喇叭声,我们更想有村民的欢笑声!我们带着罗辉明的女儿四处求医问药,为了一丝可能复明的希望,村干部们跑手续、筹资金,陪着孩子做手术。当孩子睁着明亮的眼睛叫爸爸时,老罗再也忍不住了,抱住女儿放声大哭!
脱贫的航向灯终于亮了。然而此时,我的“小棉袄”出生了,妻子一边工作一边照顾两个孩子很是辛苦,为了担负起照顾家庭的责任,更为了如期脱贫的庄重承诺,我毅然带着只有7个月的女儿一起住进了村里。山里天气多变,孩子感冒咳嗽是常有的事儿。村里的老大姐们不忍孩子和我一起吃苦,主动轮流帮我照看孩子,乡亲们成了我的亲人,新城村就是我的家。
为了让扶贫带不走,我们建强村里党支部,开展“三三联动抓党建促脱贫”,让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职责,与群众建利益链、亲情链、责任链,在村里建甜蜜家庭、甜净院落、甜美乡村,用党建领航基层的脱贫工作!
三年了,驻村的日子有苦有甜,嗷嗷待哺的女儿已经能走能跳能说会道,全村384贫困人口中357人已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8.7%降低到1.04%。
今年4月15日,总书记来到了我的家乡——石柱,他处处看,声声问,无时无刻不透着对百姓的深情挂念和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新闻中,总书记走过的道路、问过的产业、走进的黄色农房,每一个闪过的镜头我都如此熟悉,因为满目都是第一书记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身影,是驻村干部进工地、下田坎的模样,是帮扶人走村入户,嘘寒问暖,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的形象。
总书记说:“看到大家不愁吃、不愁穿,教育、医疗、住房安全越来越有保障,心里感到很托底。”
听到“托底”两个字,我和全村的党员干部们感到莫大欢喜,脱贫工作得到总书记的认可,乡亲们感到满意,这让我们每一个挥汗如雨的日子,都闪烁出幸福的光泽。可我的梦想远不止“托底”,是要带着我山里的那些穷亲戚摘掉帽子奔小康。目标不实现,驻村不离场。以村为居,以梦为马。(作者为重庆选手)
来源:红网
编辑:杨姝
本文为湘西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