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湘西州文化旅游广电局 曾湘军
鸿门宴,指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宴会上项羽与面对面交锋。这次宴会对楚汉相争产生重大影响,促成项羽败亡与刘邦建立汉朝,堪称我国古今第一饭局。
鸿门宴吃了些什么?由于《史记》、《前汉纪》和《汉书》等等都没有详细介绍,从而成为千古之谜。由于鸿门宴是楚汉相争时两个重量级人物的一次交锋,对中国历史走向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一般人都认为鸿门宴的规格不会低,没有山珍海味称不上宴。因此近年有好事者推出了一桌所谓的“项羽鸿门宴席”,共有凉菜1-2道,热莱15道,汤点3道,主食5种,共计35道。 江苏徐州还开发出彭祖营卫宴、项羽鸿门宴、美人虞姬宴、攀哙犬鼋宴、刘邦布衣宴、八仙宴六大名宴,以吸引食客,其中的鸿门宴菜谱中就有雉羹、羊方藏鱼、麋角鸡、云母羹等等。
笔者不这么认为,鸿门宴是特殊时期特殊场合的一次宴会,来得过于突然,举办地点不是在闹市而是在野外,没有时间与条件去准备,只能是野餐性质,就餐的主客只有五人,分别是主办方的西楚霸王项羽及亚父范增、叔伯项伯,受邀方的汉王刘邦及谋士张良。鸿门宴还是不怀好意的宴会,本意就不是请客吃饭,项羽根本没必要去精心准备,一定吃得十分简单。鸿门宴吃什么,一直是萦绕在笔者脑海里的一个问题。
里耶秦简发现于湘西龙山县里耶,共36000多枚,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近日参观里耶秦简博物馆,展览有秦简关于大秦王朝公务接待标准介绍:“御史卒人,主食粺米半斗,副食菜羹、韭葱,酱四分之一升;接待三级爵位以下和无爵小吏们,粝米一斗,副食菜羹,盐二十二分之二升;政府工作人员15人以上,每10人配1伙夫,每15人配1辆牛车和1个看牛人。”我突然眼睛一亮,《鸿门宴》吃什么,答案就在这段简文里。
里耶遗址全景。
秦简出土古井。
秦简用餐记录。
秦王朝公务接待标准,是有严格规定的。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了1000多枚秦简,其中的《传食律》是有关公务接待制度,据记载:“御史率人使者,食裨米半升,酱四分之一,菜、羹,给之韭、葱,其有爵者,自宫士大夫以上,爵食之,使者之从者,食粉米半斗,仆,少半斗。不更以下到谋人,粺米一斗,酱半升,采(菜)、羹,刍、稿各半石,宦奄(阉)如不更。上造以下到官佐、史毋(无)爵者,及卜、史、司御、寺、府,(粝)米一斗,有采(菜)、羹,盐廿二分升二。”
酱,有三种意思,一是用发酵后的豆、麦等做成的一种调味品,如甜面酱,豆瓣酱。二是用酱或酱油腌制,如酱菜,酱瓜。三是像酱的糊状食品,如果酱,芝麻酱。
裨米,糙米,次等米。粝米,粗粮,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主要包括谷类中的玉米、小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以及各种干豆类,如黄豆、青豆、赤豆、绿豆等。
升、斗,计量单位,古时的一升约为现在的1斤6两,一斗即为16斤。
刍、稿,分别为草与植物秸秆,牛马草料,或者燃料。 牛或马车是当时的公车,需要草料爵,酒器。
不更、上造、官佐、史,低级别的官员。使者之从者,陪同人员,比御史低级别的官员;仆,随从,车夫、文书与幕僚等。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御史(主管监察的官员)出差,各级政府的接待标准是每人每餐糙米8两、4两酱菜、一个肉食、一个汤、一个韭菜、一个大葱,有爵位的中央官员,才可以上酒。而陪同人员只有面粉8斤,随从只有粗粮4斤。低级别的官员出差,只有粗粮16斤,一菜一汤,还有盐。
里耶秦简公务接待简文与湖北云梦睡虎地《传食律》惊人的一致,表明大秦帝国公务接待标准是全国统一的。不过里耶秦简展览“看牛人"的解读欠准确,应为车夫。
根据里耶与云梦睡虎地秦简,秦代公务接待制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简单。酱菜、肉食、汤、韭菜、葱,这就是“四菜一汤”啊,是已知最早公务接待就餐标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二是等级制。接待标准尊卑有别,御史才有资格享受“四菜一汤”,有爵位的才可以上酒,级别低的依次递减。
三是分餐制。是分餐制量身定做的。
四是精细化。什么规格、什么品种、什么数量,十分详细。
五是安北方口味制定。如面食、酱菜、韭菜、大葱,等等。
秦末,天下大乱,在向秦国发起总攻以前,楚怀王向项羽与刘邦承诺,谁能先攻入函谷关,谁就封王。刘邦军队一路凯歌,首先攻入函谷关,而项羽的进攻很不顺利,这让心高气傲的项羽很没面子,加上刘邦手下曹无伤的挑拨,项羽决定于第二天向刘邦发起进攻。当时项羽有军队40万,刘邦只有十万,项羽占据绝对优势。形势对刘邦十分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率领百余人的军事代表团,来到项羽营垒,主动向项羽说明问题。项羽决定举办鸿门宴,听取刘邦汇报。按照项羽谋士范增的计划,在宴席上收拾刘邦。也就是说刘邦不是来参加联谊活动的,而是来接受批评教育的。尽管此时项羽有称帝的实力,有一支笔签字的权力,但他参照秦王朝“四菜一汤”的标准来接待刘邦,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这样做到既不失礼数,又不致于显得热情,让刘邦很有面子。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史记·项羽本纪》中,对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古时官场就餐规矩: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刘邦)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上席,张良座次最卑,末席,座次尊卑有别。鸿门宴实行的是分餐制,在宴会上,项王、项伯、范增、刘邦、张良一人一案。《史记》还记载,双方争锋到最紧张时刻,“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正因为鸿门宴实行的是等级制,如樊哙这样的陪同人员是没有资格入席的,在露天就餐。
生彘肩,即没有煮熟的猪蹄髈,有人认为这是项羽污辱樊哙,我不这么认为,因为项羽赐给了樊哙一斗酒,允许他带兵器进入会客厅并进行武术表演,表明项羽是很赏识樊哙的。樊哙生吃猪蹄髈,证明鸿门宴就是一顿薄宴,根本没有大鱼大肉,厨房也没有准备,只好临时赏赐樊哙一只生猪蹄髈。
鸿门宴上有酒,樊哙鲁莽闯席,项羽以赐以酒,宴会上刘邦想溜走,张良亦以”沛公不胜杯杓”为托辞。这符合大秦帝国接待标准。
鸿门宴的客人刘邦建立汉王朝以后,就参照鸿门宴的标准建立了公务接待制度。20世纪,我国西北居延等地区发现大量汉代简牍,即居延汉简,最早的纪年简为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最晚者为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荆州地区博物馆在湖北江陵张家山清理了三座西汉初年的古墓,出土竹简计1236枚,其中有关于汉代公务接待制度的记载,与秦人相似。
如汉简《传食律》简232——237一组简文,先规定了得传食人身份:“丞相、御史及诸二千石官使人,若遣吏、新为官及属尉、佐以上征若迁徙者,及军吏、县道有尤急言变事,皆得为传食”,“归休若罢官而有传者,县舍食人、马如令”,又详细规定了得传食的标准:“车大夫粺米半斗,参食,从者粝米,皆给草具。车大夫酱四分升一,盐及从者人各廿二分升一……使者非有事,其县道界中也,皆毋过再食。其有事焉,留过十日者,禀米令自炊。以诏使及乘置传,不用此律。县各署食尽日,前县以谁(推)续食。”同书《行书律》简261规定:“吏有县官事而无仆者,邮为炊;有仆者,叚(假)器,皆给水浆。”对于得食者的随从、仆人,也可得食,如《居延汉简释文》卷二第65页有简文云:“出麦七六石八斗,以食吏私从者二人,六月尽八月。”但有人数限制,汉简《传食律》简235——237规定:“食从者,二千石毋过十人,千石到六百石毋过五人,五百石以下到二百石毋过二人,二百石以下一人。使非吏,食从者,卿以上比千石,五大夫以下到官大夫比五百石,大夫以下比二百石;吏皆以实从者食之。”由此可知,汉代在公务接待方面沿袭的是秦律。
来源:红网
作者:曾湘军
编辑:杨姝
本文为湘西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