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晨晨是湖南吉首人。2010年9月,进入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习。本科学习的第三年,一次无意中的“路过”,使她接触到了苗族鼓舞,正是因为这次无意中的“路过”不仅使她打得一手好鼓,更因为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她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4年6月本科毕业,她选择加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成为一名志愿者,2014年7月服务于湖南湘西州花垣县边城镇,这个沈从文先生笔下的小镇,一切都是如此温暖、美好。初入社会,手足无措,幸有好领导好同事让她很快转变角色,进入角色。在小镇的一年服务期中,面对各种棘手刁钻的问题,完成了从慌慌张张,不知所措的新人到淡定从容解决问题并指导新人的转变,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在基层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让她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解读。她再度回想起志愿者服务期间,眼眶已经湿润,有很多感悟是文字难以表达的,她所经历感受到的只有她自己最懂,是属于她自己最难忘最珍贵的“财富”。在小镇服务期间,镇上的传统体育活动让她十分感兴趣,她利用休息时间深入了解,收集资料。一年的时间很快,她离开服务岗位选择继续深造。
2015年9月,她开始了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基于本科的研究基础及志愿者期间的收获积累,她很快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根据研究方向,大量阅读相关书籍、文献等,她说起自己找不到的书,但又十分想要的书,就直接打电话到出版社“讨要”,出版社老师们并没有因为她的冒昧而拒绝沟通,反而非常热情的帮助她找书,最后结果是老师直接把书送她了;向专家老师们请教学习,有想不通的问题,专家老师们忙,来不及回她消息,她就在单位门口“守”专家,在办公室、教室、食堂外“偶遇”老师,缠着问不停,专家老师们都不厌其烦地解答她一个又一个 “幼稚”的问题。利用课余的时间实地走访调研,时常是伴着还没升起的太阳出和已经“上岗”好几个小时的月亮回,问她一个人是否害怕,她说:“会有害怕的时候,但家人的支持,老师的指导,朋友的鼓励是她战胜害怕的法宝”。
“在路上”是她硕士研究生三年的常态,她并不觉得辛苦反而更多的是充实而又美满。积极参加中南大学、吉首大学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她组织参与的吉首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活动开始就“抓着”老师敲定活动主题、地点、方案……“抓着”团队同学不准他们放假回家,集中精力做好实践活动,在调研期间,因经费、时间等因素,他们遇到困难,相互抱团取暖,面对困难并及时解决,他们的活动动态得到新浪、搜狐、湖南红网等新闻网站的关注报道,努力会有回报,成果以优秀结项。说起他们团队参加湖南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日子里,团队不断地修改文本,任何小细节、小问题都不“放过”,只为精益求精;不停地开小组会沟通交流“吵架”甚至差点“打起来”都是为了好思路的出现;比赛的时候为了展示效果好,他们把自己在长沙的老师朋友们都喊着帮忙,现在回想起来我们也真是“疯狂”。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获得了二等奖。
已经记不起家到图书馆的路走了多少遍,笔写了多少支,纸写了多少张。弹指之间,夏晨晨已是一名在校学习了三个多月的博士研究生。她说:“在路上,一切都是未知。正因为未知,才能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自己,一次又一次的遇见不一样的自己,欣赏不一样的风景,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来源:红网
编辑:李艳华
本文为湘西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