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张文翔 朱玉涵 龙寿兵
红网时刻记者 喻健 陈奥男 永顺报道
5月6日,踏着暮春的绿意,湘农荟大直播团队走进永顺县。永顺各地土家楼阁、街头巷尾背着竹篓的民众、放眼林立的深山,都传递着古老且神秘的气息。翻开永顺县的人文历史,穿过毛坝乡的田间地头,那些脱贫攻坚的成果、品牌农产品的故事、产业发展的蓝图,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种植10000亩莓茶,实现6000万产值
春秋战国时,永顺属楚;秦为黔中境地;汉为酉阳县;唐置溪州。自唐末起,彭氏土司统治这里长达800余年。多元的民俗风情与生活习惯,长久以来在这座县城里延续着:身着土家族或苗族服饰、围坐在火炉边吃饭、山间木质的吊脚楼等等。吊脚楼,是湘西土家人长期与大自然融合共生的建筑形态。据《新唐书.南蛮僚传》记载:“山中有毒草、风沙、毒蛇,人楼居、梯而上,名曰干阑。”
除了常规的民族习惯外,对自然作物,当地人也传习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然作物的喜爱。莓茶、茶油、荞头、板栗、花生、辣椒、生姜、木油、葛根和五倍子、天麻、黄连等,都是当地盛产的农副产品和名贵药材。
大部分的永顺人,一提起莓茶都喜笑颜开、津津乐道。“长期喝”“只爱喝”,是我们从当地老人们的嘴里听到的最真切的表述。
开车经过宁静深幽的盘山路,采访组来到永顺县毛坝乡。在当地很多茶农的评价里,毛坝乡的莓茶,是正宗且地道的。永顺县毛坝乡党委书记郑岩清介绍,毛坝乡是莓茶的发源地,也是莓茶的地理标志所在地。论起毛坝乡人喝莓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
湘农荟平台主播、红网记者陈奥男采访永顺县毛坝乡党委书记郑岩清
在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的战略部署下,大力推动发展莓茶产业,已经成为当地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一环。目前,毛坝乡的莓茶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0000亩,带动802户贫困户共计3221人种茶。光莓茶这一项产业的收益,已达到6000万的产值。
从务工茶农到自己种植,“湖南好人”毛月球旧屋换新房
毛月球是永顺县毛坝乡乾坤村一名普通农村妇女。2007年毛月球的丈夫向安胜因病去世,那一年,毛月球还不到28岁,家里还有不能自理的婆婆,和两个不满3岁的女儿。
此后,毛月球经常是早上5点起床,做好全家人的早饭、中饭,并打包好自己的中饭,走上十几里路去邻村砍山,回来后还要做农活、干家务。因为她的坚韧和孝顺,2018年6月,毛月球被评为湖南“孝老爱亲好人”。
“湖南好人”毛月球接受记者采访。
毛月球说,因为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她凭借在莓茶园里种茶务工,每月有了3000多元的收入,通过种植莓茶,她熬过了人生最艰难的那段时期,把几个孩子拉扯长大。现在,她的大女儿念初三,二女儿念初二,小儿子今年将小学毕业,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因为莓茶产业发展迅速,现在她已经自己种植了5亩莓茶,每年收益有了更大的增长。在她居住的老屋边上,已经建起了一栋2层的新房。她说:“孩子们长高了、个头大了,刚好可以住进更宽敞的新房子里。”
“湘农荟大直播”助力脱贫攻坚 综合销量达30万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
为推荐各地优质产品,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全面提升农业品牌,共同助力乡村振兴,5月6日晚,湘农荟大直播联合快手、星盟互动等平台和企业携手助农,走进永顺县开展湘农荟大直播活动。
湘农荟平台按照以大宣传带动大产业、以大活动孵化大平台的运营思路,秉承为全省提供公共产品、将产业推上直播风口、让产品搭上电商快车的理念,通过“党媒+互联网巨头”的模式,打通了优质农产品的供需渠道,实现了让大流量转化为大销量。
经过多场公益助农活动实践,湘农荟平台已通过多平台整体联动、融媒体整合传播,在全省各地形成了助农产销的整体链条,成为了全省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目前,该平台各版块功能,不断升级优化,已经实现“一键邀约采购商”“一键邀约电商平台”“一键通联供需双方”等便利功能。
永顺县副县长向海军在湘农荟平台直播间推介当地特色农产品。
湘农荟大直播永顺专场活动在美丽的芙蓉镇举行。
红网时刻LED联播网启动千屏直播,位于长沙五一广场的户外大屏滚动播报湘农荟公益海报。
红网时刻LED联播网开启千屏联播,在城市地标、机关单位同步联播,受到各地民众广泛关注,在全省营造起浓厚的助农直播氛围。
5月6日晚上,在湘西芙蓉镇湘农荟大直播活动永顺专场活动现场,永顺县副县长向海军身着民族服饰,走进湘农荟与快手直播间,向全国网民推荐永顺特色农产品、讲述人文故事、介绍产品功能,开创了全新的互联网直播助农模式。截至活动结束,各大平台共计超1300万人次观看,线上线下综合销售额逾30万元。
来源:红网
作者:喻健 陈奥男
编辑:李艳华
本文为湘西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