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夏至 | 躬耕田间 万物至繁

俗话说:“夏种不让晌”。

犁地、播种、浇灌……最终到插完秧苗,整个农忙,前后下来差不多要花几个月的时间。

6月的子腊村,山清水秀,鸟语虫鸣,如梦如幻。群山脚下,水汪汪的稻田和绿油油的秧苗,与万物苏醒的苗家村落一道,在朝霞的映照下,构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画面。子腊苗家田园,作为传统农耕文化的典范,在苗家儿女的细心呵护下,一丘丘“子腊香根米”水稻长势正旺。

轻柔的山风在村落间轻声细语,蜿蜒的小溪在稻田间轻轻流淌,活泼的鸟儿在树林间欢快歌唱,唤醒了子腊人一天的劳作时光。

每年的5月中下旬,天气转暖,雨水也较充足,子-腊村民们便开始插秧,几百年来,子腊村一直保留着传统人工插秧的劳作方式。“手把青秧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如《插秧诗》里描述的情景一般,谷雨前后,子腊村便开始忙活起来,引水耕田、起苗插秧,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春耕景象。在如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在高楼林立的城里人眼里,这样的传统耕作方式,绝对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由于“子腊香根米”水稻的生长需要很充裕的日照,所以插秧的农时很短,劳动也很紧张。一到插秧时节,子腊农人每天都会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带着春耕的喜悦,背上苗家特色小背篓,翻越一个个小山坡,趟过一条条小溪流,穿越一条条小田埂,一串串欢声笑语在子腊上空回荡。

扯秧苗、扎秧头一一当秧苗在苗床上长到大约半尺高时,就可以移到大田生长了,这个拔秧苗的过程在当地水乡叫扯秧苗。扯秧看似简单,实际上,是有技巧的,右手姆指和食指捏住秧苗根部轻轻一扯,秧苗就从泥巴里挣脱出来,换到左手拿住每次扯好的秧苗,一次只能扯住两三株秧苗,扯多了,嫩嫩的秧苗就会被扯断弄伤,还会带出一大把泥巴,这种秧苗移栽后,成活率也会很低。

秧苗扯好后,洗去根部的泥巴,右手抽一根身后浸泡过的稻草,将左手所持的一大把秧苗轻轻捆绑起来扎成秧头放在身后的水田里。随后,大家便开始将捆好的秧苗收集垒放在随身携带的背篓里,送到需要移栽的田边,几十斤的重量压在他们瘦弱的肩膀上,步履艰难,他们背负的不仅仅是秧苗,更是子腊的未来!

待秧苗挑到田边后,还要均匀地分散到水田里,这在子腊村叫甩秧。瞧,我们的子腊农人,甩起秧来,没有半点马虎,他们娴熟地将一个个秧苗以合理距离抛向田里,一个个秧苗在空中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弧线。当然,在这些农活中,最耗力耗时的就是插秧了,在子腊插秧队伍中,个个都是能手,插起秧来又好又快,尽管午后的阳光火辣辣,汗水浸湿了衣服,泥土沾满了裤脚,但他们依旧有说有笑,热情不减,插下一个个希望,托起金秋丰收梦。

插秧时,子腊传统是要将冬天储备的绿肥铺洒入田,为移栽过来的秧苗提供全面营养。插秧后,子腊人还会在水田里掏出深沟,投放鱼苗,以便养殖稻花鱼。稻花鱼通过食草、吃虫、排泄粪便等活动,增加秧苗的营养,减少病虫害、促进“子腊香根米”秧苗的有效分蘖。同时,稻田养鱼不用农药,可提高米质。

“施了绿肥的稻田,泥土都会是松软的,只要一踩上去就会不断冒泡泡。因为绿肥是一种养分完全的生物肥源。它不仅是增加肥源的有效方法,对改良土壤也有很大的作用,一旦在土壤中腐解,就能大量地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各种微量元素。”祖祖辈辈都在子腊村种植“子腊香根米”、现任子腊村村支书的吴玉花对香根米种植的每一个步骤都了如指掌。

一天又一天,夏至悄然而来,秧苗也全部返青,在夏日里葱葱郁郁,像是一块块绿色的地毯铺在子腊田间,兆示着又是一个丰收年!

来源:独家地理

编辑:杨姝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政法
  • 民生
  • 县市区
  • 公示公告
  • 旅游
  • 经济
  • 教育
  • 红图
  • 精彩视频
  • 虢正贵
  • 龙晓华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西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