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是湘西州最大的财富和优势。近年来,湘西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建设美丽开放幸福新湘西,打造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抢占发展制高点,保障绿色湘西建设始终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迈进。笔者结合实际,就生态环境部门如何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造生态环保铁军谈一些见解。
一、“抬头看路”明指引,善做“引路人”
立方向,持之以恒的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围绕“五位一体”、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不论是从顶层设计还是建设体系都作了详尽的阐述,为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持之以恒认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真正学懂弄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使之在湘西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循路线,坚定不移的贯彻。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把中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转化为地方走绿色发展的目标图、路线图和施工图,从政治高度提升对生态环境工作、对环保人肩负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要善于从全局出发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确保中央关于生态环境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地方落地,真正转化成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具体的目标指向、任务清单和施工图纸。生态环境干部要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牢固树立责无旁贷、奋勇当先的使命意识,大力弘扬时不我待、敢于负责的作风,不推诿、不扯皮、不懈怠。
找症结,全面系统的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已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优良水质、安全食品和优美生态环境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必须用硬措施应对硬挑战,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保护好,为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树形象,身体力行的引领。坚定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知和践行,始终把自己融入到生态环保铁军中来,坚定绿色发展的价值取向,直面生态环境保护难点、热点和痛点问题,敢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更加自觉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低碳出行,节约能源,倡导绿色生活,用实际行动改变和引领广大群众的生活习惯,共同保护好美丽湘西。
二、“低头拉车”明责任,争做“排头兵”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强化政治担当,把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圆满完成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摆上重要位置,聚焦各项硬指标、硬任务,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2019年,完成20个“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评审、报批和划定工作;完成9家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整治工作;实施凤凰县沱江上游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整治工程和吉首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强化流域污染治理项目储备,全州31个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实施有色行业特别排放限值达标改造、水泥行业升级改造、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重点减排项目7个;投入专项资金1873万元,实施大气环境基础能力建设项目6个,空气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争取专项资金1.399亿元,积极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完成污染土壤治理200亩,土壤环境风险总体可控。深入实施“绿色湘西”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5.6万亩、封山育林6.44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0.24%以上。
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持续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建得好、用得好,敢于动真格,不怕得罪人,咬住问题不放松,成为推动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抓紧抓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交办反馈问题、全国人大和省人大执法检查指出问题整改,对标对表整改方案明确的整改目标、整改措施和时限要求,做到整改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针对进展缓慢的问题,找出差距、对照方案、倒排工期、加大投入,紧盯时限和目标,强力推进;对已完成整改任务的问题,严格把关、认真验收、“回炉补火”,防止问题反弹、投诉反复,切实让群众感受到生态环保督察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
以攻城拔寨的拼劲,保持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高压态势。推动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提高生态环境执法质量,提升发现违法问题线索的能力。注重加强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行政拘留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对环境质量下降明显、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流域,强化执法监管,保持生态环境执法的高压态势。2019年全州生态环境部门累计立案136件,实施行政处罚128件,其中移送行政拘留8件,限产停产6件,处罚金额达1600余万元。同时,按照《湖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四严四基”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要求,紧盯突出生态环境质量问题和生态环境领域重大风险,从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工作责任、能力素质等方面找差距、补短板、打基础、谋长远,保障相关工作稳步推进。
三、“埋头苦干”明职责,勇做守护者
作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者和环境保护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刻筑牢生态屏障,坚决同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做斗争,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披荆斩棘,乘势前进。
攻坚克难,抗牢政治责任不动摇。环境质量改善是检验基层生态环境工作的一把标尺。在工作上,要有担当的勇气,全力维护生态环境向好的大局,在原则性问题上,要旗帜鲜明、明辨是非。面对污染防治攻坚战这块“硬骨头”,要狠下硬功夫,坚决打好这场大仗苦仗硬仗。要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为突破口,以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责任机制为依托,坚持问题导向、责任导向、实效导向,直面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凝心聚力,持续发力,多措并举,精益求精。
紧盯任务,聚焦难点问题不懈怠。当前,很多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正在经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一些前期未曾出现的老大难问题陆续浮出水面。生态环境工作的思想之弦,必须紧而又紧、实而又实,不能因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群众满意度有所提升,从而产生懈怠感。要经常反思实际工作与目标要求差距,掣肘难题解决得是否彻底,环境质量改善幅度是否显著,群众满意度是否提高。通过反思对比,进一步提升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增强攻城陷阵的虎气和一抓到底的锐气。
持续发力,根除沉疴顽疾不退缩。当前,面对生态环境保护新形势,不能只凭老经验老办法,因循守旧,务必要结合新任务新要求,以系统性和前瞻性思维,把握工作大局和环境变化趋势,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与本地环境治理现状结合起来,大胆探索,主动作为,发扬湖湘人特有的霸得蛮的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上。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和谋略,出重拳、用猛药,一鼓作气,不遗余力,攻坚克难,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展现生态环保铁军的风采。(湘西州生态环境局 石胜福 朱修兵 艾霜)
来源:红网
作者:石胜福 朱修兵 艾霜
编辑:欧阳琴芳
本文为湘西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