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田学恒 刘文化 湘西报道
11月24日,湖南红网时刻新闻对永顺县朗溪乡王木村脱贫攻坚进行了大型专题报道,翻看新闻中的视频、照片和文字,感触太多。新时代王木村的“愚公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透过航拍镜头飞过打洞溪(龙门组、正溪组)时,看到那一幢幢漂亮的吊脚楼,古朴的土家民居,更是热泪盈眶。
旧时的山寨。
农村危房改造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为贫困户住房安全涉及到脱贫底线,也是工作中的难点,需要确定对象、鉴定、评议、建设、指导、监督,每一个环节紧紧相扣,复杂多变。
王木村打洞溪是一个保留得比较完好的土家村寨。“天路”没有修通之前,条件非常艰苦,从“梯岩”爬出去的年轻人多数不愿意回来。特别是房屋非常破旧,几十年、上百年的木房子很多盖的是杉木皮子,门口的院坝是泥土裸地,露天的猪圈、牛栏臭气熏天,但是成片的老木房子仍然散发着古朴、迷人的光彩,诉说着以前的荣光。
建设时的山寨。
因为交通不便,空手出行都犹如过“鬼门关”,对于建筑材料物资的采购更是困难重重,房屋只能眼睁睁让他烂掉,让他垮塌。2009年修通了到这里的“毛路”,开始有人对房屋进行改造维修,因为用水泥砖建设更为便捷实惠,一些老木房子倒下了,砖房子建起来了,自然风貌破坏了,偏僻的山寨再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
2016年,朗溪乡党委和县住建局认真研究对策,怎样才能保住这一块“净土”,在解决群众住房安全问题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留山寨的原始风貌。因为山寨规模不大,申请的民族特色古村落保护项目被否决了,争取不到更多的上级资金。只有利用农村危房改造的资金进行改造。
建设后的山寨。
于是,永顺县危改办和乡党委一起对全寨的房屋进行了鉴定,40多幢老房子有20多幢已出现安全隐患,必须分批改造。但是,当时的主要改造方式是相对快捷、实惠的建砖房,三个月就可完工入住,大多数人不愿意建木房子,成本高,工期长。
工作人员又一次次上门做工作,讲清楚建设木房子的好处,虽然成本高点,工期长点,但木房子不仅能保留特色,还更加防寒保暖,如果按照规划建设完成后还能吸引游客过来,可以开农家乐、民宿,房子安全问题解决了,还能增加额外的收入。
路通了,山村通向了幸福。
前期工作做得差不多了,县危改办根据危险程度分三年下达了26户改造计划。没有预料到的是,其他村的干部提出了很大的意见,打洞溪40多栋房子,改造了26户,比率达到了60%多,其他村只有30%不到。当时的乡党委书记杨志向有意见的村干部说:“危房改造不是搞优亲厚友,要真实客观开展工作,加上打洞溪情况特殊,不仅有解决住房安全的需要,保护村落,实施特色更是历史责任。”就这样,房屋改造才开始正常开展。
木房的建设对工匠的技术要求很高,加之又是集中时间建设,本地工匠根本忙不过来,新砍伐的木材必须要自然晾干才能使用,使得工期拖得更长,并且因为危改政策中对新房建设有面积控制,按控制面积建设出来的房子不仅美观度不高,而且也不好利用,部分对象户积极不高。当时推动工作时比较被动,时间又紧,任务又重。
新来的乡党委书记谭仕腾掌握了这一情况后,马上与县危改办、住建局商讨解决办法:一是打洞溪木房建设不控制面积,危改户可以按实际需要建设,但必须与周边环境风貌保持一致,不举债建设;二是从芙蓉镇调来几名专业的建房师傅帮助建设,加快进度;三是采用烘烤技术,加速材料脱水时间。这几条措施一落实,整个建设进度大幅度提高了。
建设速度加快了,我(田学恒)的任务就更重了,因要对整个改造过程指导、监督,必须上门查看,一开始十来天去一次。从乡政府开车到王木村,车子下去不了,只有把车停车村委会走路下去,从海拔近千米的山顶上,沿着“天路”走到海拔200多米的打洞溪要一个多小时,回来时全是上坡,要走三个小时左右。运气好的时候可以搭到摩托车,只坐了两次摩托车就不敢坐了,那真的是把脑袋别在腰带上。
后期,每一周都要下去一次,当时我带着专干讲去“打洞溪”都害怕。就这样,通过三年的的努力,所有对象户的改造任务都完成了,一栋栋崭新的吊脚楼立了起来,原来建的几家砖房也用木材再次装饰,整个寨子又焕发了新的活力,看上去非常漂亮。
2019年,“天路”硬化了,从村部到打洞溪只要十来分钟的车程了,大车小车可以都可以随意上下了。开始有游客慢慢进来了,正溪和龙门都开了一家民俗,每个月都有接待。
今年由湖南省委宣传部主持拍摄的脱贫攻坚主旋律电视剧《江山如此多骄》在考察了全省400多个山寨后,把拍摄主场景选在了打洞溪。红网时刻新闻到“打洞溪”开展了“走出绝壁”的专题采访,对王木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打通“天路”、决胜脱贫攻坚的事迹进行了大量报道。湘西州电视台也对王木村特色民居建设、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报道。
站在“云端”边,看着脚下的山寨,袅袅的炊烟从古朴的房子里升起,时不时的传来几声鸡鸣犬吠,四周青山绿水环绕,寨门口的千年古树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多么惬意的田园生活。这一切都是脱贫攻坚成果的展现,是党和国家对人民关怀的写照。我真的是有幸参与了这场“攻坚战”,让人苦而不悔、累而无怨。
来源:红网
作者:田学恒 刘文化
编辑:欧阳琴芳
本文为湘西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