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约粮食是对袁隆平院士最好的缅怀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作出了杰出贡献的袁隆平院士,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逝世。长沙市民雨中“十里长街送袁老”,朋友圈里寄托哀思的留言铺满屏幕,悲伤流淌成河,怀念汇聚成海,这是人民群众对国之脊梁的深情敬意。稻菽千重浪,粒粒皆思念,袁老将永远闪耀在群星璀璨的夜空中,铭刻于中国科技史的丰碑上,标注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

一稻济世,万家粮足。以全世界9%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让中国人民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由“吃得饱”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实现粮丰民富,这是人间奇迹!“愿天下人都有饭吃”,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这是人间大爱!

精神如炬,光照千秋。缅怀袁老,就是要尊重袁老的心血,不浪费每一粒粮食,不辜负袁老毕生的努力付出;缅怀袁老,就是要赓续袁老的精神,在为人民谋幸福的道路上不断开拓进取,用汗水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节约粮食是传承传统美德的载体。《左传》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在弘扬节约粮食的传统美德中树立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淡泊明志的人文修养。对中国这样一个 14 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粮食不仅是人民免受饥饿的食品,而且是与道德、经济、政治紧密相连的定国安邦的“圣品”。道德意义上的节俭,是个人修养的重要表现;经济意义上的节俭,是降低社会生产成本的途径;政治意义上的节俭,是国泰民安的法宝。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不节,则常不足。”通过推出营养简餐、科学制定食谱、做好餐食搭配,并利用大数据研究就餐率及饮食偏好,实现按需按量供给。从而使节约粮食、尊重劳动不是口号,而是内化于心的自觉和外化于行的举动。节约粮食体现了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由此延伸出以俭修德养廉的古训。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2021年目标任务,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产量达到1.3万亿斤以上。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发展的大局。节约粮食初看是个人的小事,但细算乘以14亿人口,则是天大的国事。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要杜绝粮食浪费作为,大力建设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单位、节约型家庭、节约型个人,全链条多环节系统解决生产、存储、运输、加工、消费环节的粮食浪费问题。无论是国家提倡的“光盘行动”,还是民间自发组织的“饥饿体验”,都充分体现了对粮食的高度爱惜。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过程中,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就为“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江山思国士,人去稻田丰。袁隆平院士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热爱的种子一样,深埋在后人心田,令人从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追梦不止、前进不止、奋斗不止!(作者系吉首大学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党校常务副校长 李洪雄 研究员)

来源:红网

作者: 李洪雄

编辑:欧阳琴芳

本文为湘西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x.rednet.cn/content/2021/05/26/940171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政法
  • 民生
  • 县市区
  • 公示公告
  • 旅游
  • 经济
  • 教育
  • 红图
  • 精彩视频
  • 虢正贵
  • 龙晓华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西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