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当时我还是一名大三学生,正在吉首大学求学,这年暮春时节,享誉世界的湘西文豪沈从文在八十高龄之际重返阔别多年的湘西故里。他在学校礼堂举办了一堂讲座,让我们这些视文学为神圣殿堂,视他为超级偶像的学子们有幸一饱耳福,受益终身。而后,他又返回从小生活的凤凰古城,并特意来到黄家大屋,当时一群民间艺人素面端坐,清唱《孟姜女》《庞氏三春》《搬先锋》三曲傩戏。演唱者是年逾五旬的女艺人刘玉珍,她的唱腔悠扬哀怨,声情并茂,全场鸦雀无声。沈从文先生听得如痴如醉,他一面凝神聆听,一面低声随唱,时而情不自禁地击节赞道:“楚音 ! 楚音 !”甚至一次次手掩面庞,老泪纵横。
以上这个发生在凤凰城里的故事在文艺界特别是在湘西戏剧界广为人知。这个故事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湘西戏剧艺术强大的精神力量。
人类发展的历程早已见证戏剧艺术的伟大力量。莎士比亚、尤金·奥尼尔、关汉卿等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的杰出的作品,穿越民族、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经典。这些戏剧经典蕴含着民族的精神密码,拨动人类灵魂中最柔软、最隐秘的神经,它们就像镜子,映照出人类生活的面貌和内心的动荡,促成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共鸣,赋予人类精神生长的温暖基因,是人类永远的审美家园和精神驿站。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滋生出一方戏曲艺术。历史上,湘西虽为闭塞之地,经济相对落后,甚至一度被称为蛮荒之地,但却丝毫未影响这片土地上文化的生长、艺术的勃发。戏剧更是湘西大地上盛开的一朵格外璀璨夺目的艺术之花。在湘西龙山、永顺、古丈、保靖等土家族地区广为流传的毛古斯,和湘西土家族先民相伴共生,虽还不是成熟的戏剧形式,但已有模拟远古先民劳动和生活的故事情节,并通过舞蹈、道白来表达内容,因此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湘西傩戏、苗戏等,具有鲜明的湘西地域民族特色和古老悠久的历史厚度。辰河高腔、阳戏、京剧、花灯戏、汉戏等则更多是湘西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碰撞、融合的结晶。湘西戏剧与湘西文明同生共长,既是湘西文明之一种,又是民族融合、文明碰撞、艺术交流的见证。
每一种地方戏剧都是曾经的“流行文化”。湘西傩戏源于湘西先民祭祀时酬神的歌舞。远古的湘西先民,崇尚万物有灵,他们通过祭神跳鬼,驱瘟避疫,娱神娱人,寻求一种超自然的神性力量来对抗强大的外在异己力量。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傩戏成为湘西先民脆弱心灵获得支撑与安慰的终极关怀。辰河高腔是湘西码头文化繁盛的产物,其经典剧目《目连救母》最鼎盛时期能演七天七夜。码头贸易的繁盛为大型戏剧演出提供了资本。那些绅士、客商在完成赤裸裸的钱物交易后更需要精神上乃至宗教上的超越。故此,在湘西泸溪县浦市古镇的码头上,白天,百舸争流,交易红红火火,晚上,灯火通明,戏台上热热闹闹。阳戏、京剧、花灯戏、木偶戏等戏剧形式则是湘西民间土壤里开出的花朵。芸芸众生,哪怕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他们也需要精神食粮的喂养,也需要通过一个渠道来宣泄心中郁结,来表达喜怒哀乐,看戏,无疑是一种最为实用的方式。于是,数不胜数的戏台在村前屋后立起。月儿弯弯,繁星点点,锣鼓喧天,咿呀哎呀,欢声笑语……乡村戏台成为人间最温暖最接地气的艺术殿堂。总之,湘西戏剧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曾盛极一时,它们是湘西各民族优秀历史文化走向自觉,提升到舞台综合艺术的体现,它们积淀着民族苦难与欢乐的历史记忆,折射出民族和地域的精神风采。
显然,这些戏剧都是湘西文化的瑰宝。为保持湘西戏剧的发展,近年来,湘西州政府采取了一些强有力的措施,做好传统戏剧的保护传承工作,全力推进湘西地方戏剧的持久生存和面貌改观。特别是当下,湘西州委、州政府正大力推进文化强州战略,着力打造世界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湘西戏剧既是湘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集中体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湘西戏剧进行系统的发掘、整理、记录、宣传、推介,便成为一项紧迫并有着特殊意义的大事。于是,从2019 年开始,我们就组织相关人员特别是专家团队开展这项工作。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艰苦努力,就诞生了这本即将付梓成书的《湘西戏剧志》。
值得一提的是,编著《湘西戏剧志》一书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工作。繁杂的资料收集整理已非易事,因为时代久远,个别戏剧起源和性质的辨析更是难点,对一些散落民间的剧本进行文本内容和特征的解读、诠释尤为艰难……所幸,在我们团队的艰辛努力下,《湘西戏剧志》终于完成。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概述、
大事记、剧种、剧目、团体、人物、演出、著述、文献等,可以说是在当下条件下能够做到的对湘西戏剧的一次全面整理,也可以说是关于湘西戏剧的一本“小百科全书”,它为湘西戏剧研究所创造的弥补空白的价值和意义必将在日后得到进一步的彰显。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地方性在全球化语境中横空出世,地域文化研究不断升温,具有特异性的地方文化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这样特定的文化语境中,湘西戏剧曾大放异彩。在 1998 年法国巴黎国际艺术节上,辰河高腔的演出引起强烈反响,演员谢幕六次,观众的掌声依然不绝,至此,辰河高
腔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瑰宝”,这大大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更促进了湘西戏剧事业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当下,随着科技的发展,戏剧越来越走向式微,越来越小众化,这是不争的事实。在新的时代,如何让戏剧得到有效的传承、保护、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共同的时代课题。借助湘西州打造世界知名生态文化公园这一战略机遇,传承好、保护好、创新好湘西戏剧艺术,让这些艺术明珠更为璀璨夺目,这是我们文化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为此,我们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相信湘西戏剧不会固步自封、画地为牢,它会变化、发展和创新。我们将敞开胸怀,吸纳百川,推陈出新,让湘西戏剧文化走出湘西、走出湖南、走出中国乃至走向世界。
(作者为湘西州文化旅游广电局二级巡视员)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世树
编辑:杨姝
本文为湘西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