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张艺凡 通讯员 张力豪 湘西报道
冬日清晨,整个世界是清亮的,阳光透过淡淡的雾气,温柔地洒在万物上。湘西州慈爱园园长张薇和辅导员们一一将孩子们送上校车,和孩子们挥手道别。看着校车驶出园门,张薇转身就开始张罗起给孩子们添置降温衣服的事情……
在湘西州,168名来自大山深处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有一个共同的家,州慈爱园。张薇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被孩子们亲热地叫做“薇妈”。
据民政部门统计,湘西州目前有法定孤儿1385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886人。这些孩子大多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监护抚养,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加之家庭贫困,监护人难以承担起他们的教育重任。为了让贫困孤儿获得更好的生活和教育,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湘西州探索了孤儿“集中养育”模式。
“薇妈”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大自然的喜悦。
普通家庭给孩子做什么 我们就做什么
孩子们上学后,慈爱园“安静”了下来,但是辅导员们的工作却依然忙碌。上初中的孩子在学校犯事儿被叫家长了,辅导员要赶去给老师赔礼道歉。幼儿园的孩子生病住院,辅导员们要送饭、陪护,忙前忙后。孩子们放学回来,同孩子吃过晚餐就要陪孩子一起学习、做作业,周末更是给孩子们安排了舞蹈、古筝、美术等特长学习和各式各样的活动,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慈爱园的辅导员这样全天24小时照顾和陪伴,陪孩子过了一个又一个节假日。
小海和小伙伴们愉快地阅读、交谈。
中午时分,小海从学校放学回来,在食堂了打了饭就坐在慈爱园的台阶上吃了起来,轻松自如的状态,就和别的回了家的孩子一模一样。小海说,自己是幸运的,要是六年前自己没有来到慈爱园,现在可能就是工地上做苦力的农民工。来到这里,不光有了一个大家庭和168个兄弟姐妹,还在薇妈和辅导员的引导下,读了水利特岗生,将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我以后的梦想就是买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离‘家’近点就行。”小海笑着说。
州慈爱园集中育孤,园长、辅导员皆扮演家长角色,管孩子吃喝拉撒、头痛脑热、学习勤懒……事无巨细操心关切,不光照顾、教育出彩,还让孤儿找回父爱母爱,重拾家庭温暖。
多救一个孩子 就多改变一个孩子
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孩子年龄不均、性格迥异,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不掉队,慈爱园处处用心、时时用情。
吴氏三姐妹,父亲病逝,母亲出走,三姐妹大的12岁,小的才4岁。刚入园时,张薇就给孩子改了新名字,寓意三姐妹向着阳光生长、面对新生活。
阳光开朗的孩子们。
一对孤儿姐妹,妹妹小芳第一批入园湘西州慈爱园,姐姐小芬则辍学远走浙江打工,因年龄小缺技能步步艰难。张薇从妹妹小芳那听说后,立马赶赴浙江带姐姐返乡进园。入园后的小芬在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艺土家织锦,师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叶水云,每日刻苦钻研技艺,织锦作品多次获奖,成为了州慈爱园首名学生党员。
张薇告诉记者,她曾多次走访各县市农村的散居孤儿,他们大多存在情感缺失、照料缺位、教育乏力的现实问题,想着多救一个孩子就能多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这里的孩子大多都带着‘伤’,来到这里以后,孩子都为被爱和温暖慢慢‘治愈’。看到孩子们开心,我比他们更开心!”张薇感慨地说道。
每个孩子,都值得拥有最好的未来
在州慈爱园每层楼道口都有“明星榜”,张贴学习之星、文明之星“打榜”;楼层“优秀行为规范”,引导孩子们养成自理能力,自己动手洗衣服,整理床铺、衣柜……综合辅导员张海兰说:“我们的孩子虽然成绩不是最好的,但是独立生活能力却是最强的,我们鼓励孩子们凭双手创造美好未来。”
孩子整理自己的衣物。
给孩子们铺路搭桥,湘西州多方位布局:州民族中学设“慈爱阳光班”,全额资助孤儿就读高中学业;吉首大学师范学院开“慈爱阳光幼师班”,招录孤儿免费攻读;“朝阳助学”项目,资助二本以上孤儿大学生每人每年1万元学费;以爱施教,与湖南护理学校、广州高级技师学院等院校签约,保障孤儿日后体面就业。
正如州慈爱园的园训“诚信·博爱,感恩·自强”,通过实施心理辅导、自我管理、教育保障、素质培养四大工程,使入园孩子逐渐树立了自信、学会了自立、懂得了感恩,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学习成绩等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提升。目前,湘西州各县市均按生活、学习、娱乐等功能,分区建成一所慈爱园,基本达到设施标准化、环境园林化、管理规范化,让每一个生活在温馨慈爱园大家庭里的孩子,都拥有一个最好的未来。
来源:红网
作者:张艺凡 张力豪
编辑:杨姝
本文为湘西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