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吉首市十八湾村:努力打好“生态高山牌” 农旅融合促振兴

红网时刻记者 向力 湘西吉首报道

“老支书,你家梨树别忘了修剪枝条,来年能有个好收成。”

“大姐,昨天开会时讲好了下个月会免费发辣椒和豆荚种子,这个月你要把土翻好啊。”……

惊蛰后湘西春意渐浓,气温也迈入上升“快车道”,在吉首市乾州街道十八湾村田间地头,看见驻村第一支书张洁的到来,村民纷纷笑着和她打招呼,张洁也和他们拉家常,询问田地耕种情况。

图片21.marked.jpg

十八湾村挂壁公路。

十八湾村坐落在海拔600~700米的高山上,是一个苗族聚居的村落。曾经,村党支部组织带领11名党员和150余名群众冒严寒、斗酷暑,历经4年风餐露宿,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4米宽、5公里长的具有50多个大小弯的村级公路,谱写了一曲“当代愚公”壮歌,创造了“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十八湾精神。因远离城区,村民生活以传统农村生活方式为主。

“十八湾村是全市最小的村,相当于其他大村的一个组,工作简单好搞。”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去年5月,吉首市统计局干部张洁主动请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因为是年轻的第一书记,张洁一开始并不被看好,经常有人这样对她说。

驻村以来,张洁发现,十八湾村像一座被人们遗忘的村落,存在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差、村支两委发展信心不足等问题。如何重振十八湾精神,实现乡村振兴良好开局?

图片22.marked.jpg

入户走访慰问留守儿童。

张洁通过一家一家走访、一户一户谈心,问村情、访民意,倾听群众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决定以依托人居环境整治,助推乡村旅游发展,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图片23.marked.jpg

文化墙还原当年“十八湾精神”。

建文化墙、门楼及仿生护栏、围竹篱笆改造危房、拆除影响观瞻的棚子……去年9月,十八湾村正式拉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质改造工作序幕,村民纷纷投入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整治持续了2个月,石板路、竹篱笆,曲径通幽处,百花竞芳华,村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成为各工作队学习的典范,并荣获2021年湘西州“建设美丽湘西工作优秀村”称号。

“遗憾的是去年停车场没有开工建成,但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明显有所提高。”张洁说,虽然工作推进中还有很多困难,但是会用少数村民去慢慢影响多数村民,做好“十八湾精神”的传承弘扬者。

图片24.marked.jpg

铺设停车场地砖。

今年元宵节刚过完,通过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反复做思想工作,两名村民同意出让土地修建停车场;3月3日,在没有落实一分资金的情况下,工作队毅然决定先垫资施工,确保2个小型停车场顺利开工。同时,在继续壮大现有金秋梨品牌产业的基础上,计划与市属国有企业合作,引导村民种植高山反季节蔬菜,上市之后由该公司进行统一收购,确保销售渠道畅通,收入稳定。

图片25.marked.jpg

十八湾村一角。

看到家乡新变化,产业逐步发展,村民对十八湾信心回升。“目前,村里有两家农家乐正在装修,准备五一期间营业,停车问题也解决了,蔬菜基本可到基地采摘;村里还有山羊养殖大户,山羊供应给农家乐变烤羊,可发一笔‘羊财’,这样争取形成一个产业链,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张洁如是说。

驻村一年,村里特色产业抓起来了,村容村貌干净靓丽起来了,村民脸浮笑意了。村民都说,张书记来的这一年里,村子和以前不一样了。目前,十八湾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持续整治正有序进行,农家乐预计6月开门迎客,一幅“乡村幸福生活画卷”正徐徐绘就,昔日里偏远、沉寂的小山村正悄然焕发出新的生机。

来源:红网

作者:向力

编辑:杨姝

本文为湘西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x.rednet.cn/content/2022/03/18/1102461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政法
  • 民生
  • 县市区
  • 公示公告
  • 旅游
  • 经济
  • 教育
  • 红图
  • 精彩视频
  • 虢正贵
  • 龙晓华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西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