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时代老兵新传丨张国强:永葆军人本色 忠诚为民建新功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艳华 通讯员 杨欣欣 尚金楼 田国良 湘西报道

“拨打电力公司电话不到几分钟他就到了,抢修半个小时就通了电,服务真是太及时、太周到了!”说起张国强,个体户覃文明赞不绝口。

图片1.marked.png

张国强。

张国强,男,197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1992年12月入伍服役,1995年8月退伍回乡,1996年进入国网龙山县供电公司,先后担任国网龙山县供电公司供电所长、配抢班班长等职务。工作以来,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葆军人本色,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2015年4月28日,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心系客户 忠诚为民

覃文明在龙山县经营幼儿园、宾馆、养生馆等生意,用电需求很大,文中开头的一幕发生在2021年夏天。“当时天气非常炎热,幼儿园突然停电,我心里十分不安,既担心孩子的健康,又担心园内的用电安全。关键时刻,张国强带领的电力配抢班及时赶到,迅速排除故障,仅用半个小时就恢复了供电。”他说。

图片2.marked.png

电力抢修进行时。

2011年11月,在张国强倡导下,国网龙山县供电公司成立了以他命名的共产党员服务队,先后有29人加入,其中党员17名,人员以配电班和电力110班为依托,服务内容以故障抢修为基础,以扶贫济困服务为延伸。成立以来,服务队积极践行“有求必应、有难必帮、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承诺,用辛勤汗水架起了党和人民群众、客户之间的连心桥、团结桥,累计开展扶贫济困服务900余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图片3.marked.png

张国强看望慰问老院老人。

石羔敬老院是服务队定点联系单位,张国强和队员们10年如一日地关爱照顾老人,义务维护整改院内供电设施,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为“干儿子”。“张国强逢年过节必来看望慰问老人,从不缺席。很多老人甚至都很依赖他,有事情就给他打电话,他从不推诿,积极解决。”敬老院院长唐艳萍感慨地说。

26年来,无论是当普通员工,还是当所长、班长,张国强坚持把印有自己联系方式的名片发放给辖区群众,手机保持24小时畅通,目的就是为了更好更快地为千家万户提供服务,杜绝用电故障绝拖延到第二天。因此,他在当地赢得了一句妇孺皆知的顺口溜:“家里灯不亮,就找张国强”。

刻苦学习 创新技术

张国强在工作中发现,箱式变压器是密封的,随着气温升高,容易出现故障。他尝试给变压器箱打孔,安装电风扇,当气温达到一定程度,电风扇自动开机,有效解决了箱式变压器的升温问题,此项创新获国网湘西供电公司表彰。

图片4.marked.png

张国强安装电力设施。

为提高业务水平,他刻苦学习业务技术,钻研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练就了同事们津津乐道的“手耳眼鼻嘴”五官齐用的本领,并总结出“五步学习法”——背规章、学经验、谈收获、查不足、练技能。他的安装质量、安装工艺、安装速度得到一致认可,被称为“张国强标准”。

2016年7月,张国强吸纳公司管理和技术骨干15人,成立了“张国强劳模创新工作室”,专门对公司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痛点和难题进行创新攻关。截至目前,工作室有7个创新成果和合理化建议获得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和国网湘西供电公司表彰,并被湘西州总工会授予“湘西州劳模创新示范工作室”。

工作以来,张国强组织完成各类维修、抢修任务3700余次,为公司降损增效价值2400多万元。他说:“我将永做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的光荣老兵,时刻冲锋在前,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也希望服务对象‘家里灯都亮,不找张国强’。”

情系村民 助力振兴

2018年9月,得知国网湘西供电公司缺少扶贫人员,张国强主动申请来到永顺县对山乡新龙村,开展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

60多岁的村民丁冬花,丈夫去世得早,小孩患有精神病,没有劳动能力。张国强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与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沟通,专门设立清洁公益岗,每月工资300元,为她解决了兜底保障。丁冬花说:“共产党的政策真好,老百姓的生活有保障。”

村里贫困户严依民,通过张国强的对接汇报,在国网湘西供电公司推荐下,顺利考入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定向委培生。现已工作的严依民,被分配到国网永顺县供电公司泽家供电所,年收入近8万元,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图片5.marked.png

新龙村产业一角。

在驻村工作队大力支持下,在张国强积极协调下,新龙村全面实施了农网改造、安全饮水、村组公路、水利设施、村部综合楼、村民便行桥等民生工程。每家每户用上了安全电、干净水,行路难、住房难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张国强还带领95户农户建立了全员参与的望云山养殖合作社,创建了“村委+合作社+农户”营运模式,带动群众稳定增收。如今的新龙村已形成了牛羊养殖专业基地、建设养蜂示范园、金秋梨产业园的“一基地两园区”产业发展模式。全村年人均收入从2018年的1800元提高到2021年的6000多元。

来源:红网

作者:李艳华 杨欣欣 尚金楼 田国良

编辑:张艺凡

本文为湘西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x.rednet.cn/content/2022/08/18/1173252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政法
  • 民生
  • 县市区
  • 公示公告
  • 旅游
  • 经济
  • 教育
  • 红图
  • 精彩视频
  • 虢正贵
  • 龙晓华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西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