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鸿雁高飞!看体教融合“湘西模式”积蓄的力量

少年强则国强。校园体育关乎青少年健康成长。

近年来,湘西州通过体教融合,构建完善州有龙头、县有领头、校有拳头的“湘西模式”,在校园厚植运动员茁壮成长的“土壤”,为涵养青少年体育的源头活水提供了范例。

1.png

湘西古丈县玉玲举重运动学校的运动员站上领奖台。

在9月份落下帷幕的湖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湘西州共派出472名运动员参加20个项目比赛,参赛选手顽强拼搏,载誉而归,获得赛会金牌63枚。其中,湘西州代表团以33枚金牌的巨大优势,夺得举重项目金牌榜和团体总分榜第一,占赛会金牌的一半以上,实现“六连冠”。

荣耀闪耀大山深处。

多年来,湘西州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在国际国内大型比赛中争金夺银,共获得奥运金牌4枚、国际比赛金牌69 枚(含奥运金牌)、全国比赛金牌148枚,破(超)多项世界与全国纪录,为国家和湖南省体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秘诀何在?加强体教融合,构建训练、成长、赛事体系,建立一个可内循环可发展的培育模式,助好苗子茁壮成长,是湘西州给出的答案。

2.marked.png

近日,湘西州举行参加湖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的金牌教练欢迎仪式。

拼搏 传统与新兴项目硕果累累

“龙老师,我和哥哥都拿到了银牌呢!”7岁的黄雅萱和哥哥黄俊豪代表湘西州参赛街舞项目,二人分别获得U11组男子女子个人银牌,这是他们首次参加省运会。

舞龄16年的龙啸一直在长沙教学街舞,Breaking是他最擅长的舞种。6年前,他回老家古丈县开了一家街舞培训中心,想通过街舞培训培养后起之秀,“这次比赛让学生们开眼了,也让选手有了更好的比赛方向”。

此次参赛的选手由湘西州教体局举办的选拔赛筛选而出,来自湘西永顺、龙山、吉首和古丈等地。14位选手上台比舞,作为此次省运会街舞项目副裁判长的龙啸收集到选手信息后发现,大多数选手舞龄只有3-4年,更有几名选手是从永顺体操队里转型6个月参赛。“街舞的评判维度有6方面,以技术、表演和创造性为主,这些前体操队员有优秀的功底,我们在集训时着重加强表演与创造,让这些选手找到了新项目和新方向。”他说。

3.marked.png

体操小将在比赛中。

9岁体操小花杜冰冰独揽3金,个人体操生涯累计金牌总数达到15枚;永顺县小伙潘水洪夺得标枪比赛金牌,2019年开始接受专业训练的他,首次参加省运会;拳击选手李勇志泪洒赛场,用一枚沉甸甸的金牌为病危的母亲带去了最好的礼物;大力士向建飞“力挺”184公斤杠铃,让所有对手望尘莫及;可爱的摔跤小选手张鑫媛力克对手,以7比0的巨大优势赢下人生中的第一枚金牌……

湘西州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湘西州代表团在此次比赛中,新兴项目成绩创新高。攀岩项目摘得5金,实现总分、总金牌数“两连冠”;拳击项目夺得4金2银4铜,位列金牌榜第一;水球项目组建仅一年时间,首次亮相省运会即斩获1金。

4.marked.png

举重选手正在训练。

作为传统优势比赛项目,参加举重比赛的选手们不负众望,捧回33枚金牌,占此项目金牌总数的50.7%,取得了总分和金牌数六连冠的好成绩。古丈县玉玲举重运动学校总教练甘智悦开心地说:“这次我们派出了15名选手,拿了18枚金牌。”

求索 主动创新的“湘西模式”

何为体教融合“湘西模式”呢?大体来说,通过体教融合,优化项目布局,加强人才储备,构建完善州有龙头、县有领头、校有拳头的“湘西模式”。

改革一步一步推进,模式也就一步一步成型。2015年,湘西州教育局、州体育局合并为州教育和体育局,这种合并在湖南各市州少有。

“我们州、县两级教育和体育都实现了合并。2020年底,州教体局进行责任划分,原分管基础教育的副局长现在分管青少年竞训工作,原教育局科室负责人与原体育局科室负责人轮岗,从体制上实现了‘体教融合’。”湘西州教体局局长田勇表示。

不仅如此,湘西州相继出台《关于加强县市青少年业余训练工作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对古丈县“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的决定》。文件明确表示,将优秀教练员派往基层训练单位,加强培养基层教练员;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县市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运动员等指标,纳入州教体局对县市教体局年度目标管理考核。

向上输送人才,向下挖掘培养人才,“双向奔赴”,打通内部循环,也打通了专业运动员的职业生涯。

通过遍布各地的基层学校,教练员进行科学培训,让业余体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向上输送人才畅通选拔渠道,打通专业运动员的升学通道,充分调动业余体校教练员和学校体育教师培养输送体育人才的积极性,形成了州、县、校三级衔接顺畅的体育人才输送“绿色通道”。

5.marked.png

吉首市民族中学操场,是运动小将们的训练场地。

“我就是融合改革后的获益者。”进行了17年体育竞技培训的李向阳对体教融合带来的变化感触颇深,“最大的感受就是体校和学校结合打造,让人才选拔和专业训练得到迅速推进与有机结合。”以前,吉首市体校只能与当地1到2所学校进行定向选拔,现在,可以在吉首市所有小、初、高学校进行专业选拔,有效促进了专业运动员的发展。

作为湘西州竞技人才培养主阵地和竞技体育主力军----州民族体育学校,是全省唯一一所十二年一贯制专业体育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举重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国家奥林匹克举重后备人才基地”“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等称号。体教合并后,州体校招生难、入学难得到有效缓解,办学质量和规模大大提高,增加编制85个,学生达800余名,2020年高考升学率达73%,录取一本8人、二本13人,实现了场地、师资、竞赛、教学等全方位资源共享,促进了体育的整体发展提升。

后劲 锚定目标发展为“湘西优势”

吉首市民族中学有两个攀岩训练教室,每逢周末,入选的运动选手穿上装备,跟着老师的口令进行攀爬训练。

“体育要从小抓起,尤其是竞技体育,训练是第一要义,再者就是在实践中摸出规律,不断演练才能出成绩。”做了40年举重培训的甘智悦培育出奥运冠军龙清泉、向艳梅,他认为体教融合益处良多,在湘西,有着小、初、高各学段“一条龙式”的人才培养链条,让学生从小就有项目可练,青训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学生既能青训不断档,也能读书”,教育体育结合的通路,在这里体现得非常清晰。

6.marked.png

攀岩作为新兴比赛项目,专业训练必不可少。

从顶层设计来说,体教融合是体育强国建设的诉求之一。在青少年体育发展方面的一些困境,需要体教融合来解决。不少专家认为,体教融合应与我国当前体育强国建设需求相适应,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青少年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青少年体育事业中形成中国特色之路。

乘着体育强国的发展东风,湘西体育逐步形成“竞技夺牌、全民健身、体教融合、体育强州”的新工作思路,不断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进的体教融合育人新机制。

通过改革,湘西州加强了州体科所、训练单位、体育传统项目校之间的一体化协作,实现了校校之间资源共享,互助互惠。州体校办成了十二年一贯制的全日制学校,如今学生规模大幅增长,目前,州体校师资编制达到121名,整体办学层次得到提升,办学效益得到提高,运动员出路问题得到很好解决。

2021年底,《湘西自治州“十四五”教育与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发布,规划提出,让体育在全域开花,实现“一县一特色,一校一品类”,打造“举重之乡”“攀岩之州”“体操之城”。规划指出了各地体育特色,吉首市攀岩、泸溪县短跑、花垣县举重、保靖县中长跑、永顺县体操、龙山县篮球、凤凰县乒乓球、古丈县举重等。通过规划落地实施,让体育竞技项目成为当地的一张体育名片,为当地留下“文体胎记”。

古丈县体育中心的玉玲举重学校以6破世界纪录、湘西州第一个亚洲举重锦标赛冠军龙玉玲的名字而命名,办校30年来,共培养输送了龙清泉、向艳梅2名奥运冠军,3名世锦赛冠军、亚洲比赛冠军,成为湘西州仅有的两个国家级举重项目基地之一,被誉为“冠军的摇篮”。

“体教融合就是把竞技体育纳入学校体育,以竞赛为中心,实现‘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教育目标,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推动学校体育走向高质高效高能的局面。未来,我们还要细化推进体教融合。”田勇表示。

来源:红网

作者:宋沛珊

编辑:杨姝

本文为湘西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x.rednet.cn/content/646655/65/1207014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政法
  • 民生
  • 县市区
  • 公示公告
  • 旅游
  • 经济
  • 教育
  • 红图
  • 精彩视频
  • 虢正贵
  • 龙晓华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西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