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退役不褪色 战贫显本色——记泸溪县“油茶书记”向远仁

红网时刻通讯员 向晓玲 龚家彪 彭浩 湘西报道

“芳香滋补味津津,一瓯冲出安昌春。”初夏五月,阳光明媚。5月9日,记者一行驱车颠簸了一个多小时,来到大山深处的泸溪县潭溪镇小能溪村千亩杜仲、油茶示范基地,可见三五成群的村民在田间地头劳作,覆土、施肥、剪枝、培管……一片忙碌的劳动景象。

图片1.marked.jpg

杜仲浑身都是宝,茶油被誉为“东方橄榄油”。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株株小小的杜仲和油茶,竟能生出“真金白银”,成为泸溪县潭溪镇小能溪村的主导产业,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银果”。向远仁觉成了远近闻名的“油茶书记”。

图片2.marked.jpg

这一切的改变,还得从2016年开始说起,当时退役军人向远仁回到村里当选为小能溪村支书,在服役期间,曾他荣获优秀班长、优秀党员、2次三等功。2014年、2016年他先后两次送儿子向元韬、向元凯参军入伍,“安心服役,保家卫国,服从命令,刻苦训练,到部队好好干,为国家多做点贡献。”就是他给儿子们的殷殷嘱托。

小能溪村是湘西州一个深山苗岭小山村,全村332户1319人,其中建档立卡户有143户544人,全村荒地多、水田少、村经济薄弱,村里没有什么产业,收入主要靠劳务输出,是一个典型的深度贫困村。

“扶贫不能只看这里缺什么,更应该看有什么。”扶贫看长远,长远看产业。

小能溪村土壤肥沃湿润,并含有丰富的硒元素,适合油茶种植,现有野生油茶林近2000亩,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促进群众脱贫致富,便是他初任支书以后第一个棘手问题。

2017年向远仁和村支两委通过到外地参观考察、聘请专家实地指导和群众座谈,跑市场、跑项目,分析新品改的油茶头三年没收入,三年后产量一年比一年高,七年达到丰产。三年后油茶改前和改后成果对比,按低改500亩计算,改前没有收益,改后每亩估计收益50斤油,共25000斤,预估80元一斤油,预计给贫困户带来200万元的收入。

图片3.marked.jpg

“由于过去油茶无人管理,野生油茶多,生产上粗放经营,油茶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致使老百姓对油茶生产没有积极性。现在经过油茶培管和品改,拓宽了群众脱贫致富新路子。”跟随向远仁来到油茶种植基地,目之所及,漫山遍野的油茶树在初夏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青绿。

“以前小能溪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自从去年2000亩村级集体经济油茶开始丰产后,村集体经济也开始有了收入啦,村集体经济年增收5万元以上。”村主任向远发说起村里面油茶产业发展,自信满满。

不管是村集体,还是农户,都尝到了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甜头,这也让年近五旬的小能溪村村民杨秀国全转变了观念,从刚开始的怀疑,到保留态度再到现在的积极参与。

“去年油茶我入股了15亩,今年杜仲又入股了2亩。”既是村合作社的“股东”又是“员工”的杨秀国充满干劲。土地流转费用2000多元,既可以务工又可分红,家里两个人在基地务工,仅务工一项就收入11000多元,顺利实现摘帽脱贫。

截至目前,通过采取“支部+公司+农户”“支部+合作社+农户”“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引进和湘西州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00余万元开发杜仲产业1000余亩,村里自己成立合作社,油茶培管2000亩,品改100亩,覆盖贫困户143户544人,实现了户户有当家致富产业。

2019年底,经上级扶贫部门实地验收,全村整村出列退出,群众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五年前的40%降至目前的0.1%,告别了千年贫困的历史。

来源:红网

作者:向晓玲 龚家彪 彭浩

编辑:杨姝

本文为湘西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x.rednet.cn/content/2020/05/09/719209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政法
  • 民生
  • 县市区
  • 公示公告
  • 旅游
  • 经济
  • 教育
  • 红图
  • 精彩视频
  • 虢正贵
  • 龙晓华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西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