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向晓玲 湘西泸溪报道
冬日的阳光漫洒在碧绿的群山上,蜿蜒不绝的椪柑林沿山起伏,金红色的果实沉甸甸地挂满枝头,果香氤氲,色彩灿然,使人不禁想起古人那“离离朱实绿丛中,似火烧山处处红”的诗句……
这就是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椪柑之乡”称号的泸溪县。它获得中国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县、全国无公害柑桔生产达标县、国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县和中国优质椪柑生产基地重点县等荣誉称号!
这就是多次被评为“湖南省名牌农产品”、“中国消费市场公认畅销品牌”的泸溪椪柑。同时,它还先后通过了“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成功地注册了“泸溪椪柑”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椪柑馨香时。
沅水之畔、319国道两旁,来自上海、广东、河南等10多个省市牌号的大货车停靠在公路两旁,果农们正欢天喜地地将椪柑装车销往全国各地。
在泸溪县椪柑园中,该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向恒林告诉我们:“近几年,泸溪县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营销,工业化加工’的发展思路,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在椪柑提质和销售上下功夫,力推泸溪椪柑品牌,拓宽销售市场。今年椪柑下树前,就有大批外地客商前来泸溪订单组织货源……”
目前,泸溪县椪柑面积已达23万亩,年产量18万吨,预计年产值2.7亿元;年人均创收1300多元,有6.6万农村贫困人口依靠种植椪柑走上小康大道。
突出特色:夯实产业强基础
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泸溪县位于湘西州的南大门,迄今已有1351年的历史。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沅江两岸的先民创造了被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的辰河高腔,亘古奔流的沅江催生了千古不朽的盘瓠文化;“三月三”、“六月六”等民情风情让人感到古朴神秘,屈原州、辛女岩遗址使人遐想无限。县城白沙更让人流连忘返,沅江如玉带缠腰,十里沿江大道花红柳绿披绿叠翠,是全国最年轻的“氧吧城”,也是最宜人居的全国文明卫生城市。
泸溪古属楚国,而楚国把桔作为社树,是楚国的“封疆之木”,故来过泸溪并留下“屈望”等地名的屈原,写出了传诵千古的《桔颂》。泸溪属低山丘陵地形,气候适宜,自然生态环境适应种植柑桔,是中国最适宜种植柑桔的基地之一,其柑桔为历代朝廷贡品,古人多有“卢溪,岁贡柑桔”等记载和“金苞凝银露,碧叶沈绿水”的诗句。
八十年代中期,该县县委、县政府几届领导班子,结合县域实际,把椪柑作为一项助民脱贫致富的项目来抓,做好土地开发文章。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大开发促进大发展、实施椪柑产业化富民战略的优惠政策,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扶贫”的利益联结机制,进行土地有效流转,很快在全县形成了多元开发的可喜局面和多轮驱动的开发趋势。
然而,多年来,泸溪椪柑并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和叫得响的品牌。一方面,养在深闺人未识,销售市场没打开;另一方面,缺乏品种改良和技术的改进,品质不高。
泸溪系国家深度贫困县,大部分农民都把致富的希望寄托在椪柑上。怎样让农民的希望成为现实呢?
当时泸溪的椪柑由于质量不高,在外地市场没有什么知名度,不少人只好将其装进“福建芦柑”的箱子里、借助福建芦柑的品牌往外销。县长向恒林多次深入到村到户调研,通过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对泸溪椪柑产业发展有了更加成熟的思考。近年来,该县按照科学规划的要求,统一认识,把发展椪柑产业作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篇大文章来做。
加速发展:做成富民大产业
“皮薄易剥,色泽鲜美,果肉橙红色,汁多籽少、组织紧密、浓甜脆嫩,化渣爽口,含多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品质优,耐贮藏 ”,这是专家和消费者对泸溪椪柑的共识。
八十年代,由终身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被誉为泸溪椪柑之父的泸溪高级农艺师杨胜陶主持选育出的“8304”、“8306”两个椪柑优良株系,一般单果重130克,先后获湖南名牌农产品称号、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被评为中国消费市场公认畅销品牌,荣获中国特色食品上海博览会畅销产品奖,湖南省消费者信得过品牌和中国名优品牌……
以前,由于培管技术滞后,品种老化,优质果率呈下降趋势,致使椪柑价低难卖,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
为此,县委、县政府进行了科学决策和战略规划,以“扩面、提质、营销、增效”为重点,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泸溪椪柑产业,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柑橘产业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每年投入2000万元发展椪柑产业;从苗木到管理,从施肥到采摘,从分级到包装,制定一套标准化方案;所供苗木均按照国家柑橘苗木等级标准。农技人员对农户集中培训,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对椪柑园进行品改、低改,保证产品品质,并在实施乡镇建立品改示范点,成立泸溪柑桔研究所,为新品引进、种植示范和品改提供科技支持。近5年来,每年全县低改橘园面积1.2万余亩。同时按照“集中连片、突出重点”的原则进行布局,以增修蓄水池和改善园区工作道路为重点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在各乡镇建设精品园,共创建无公害椪柑标准化生产示范区12000亩,建成椪柑精品园22个,面积1万多亩。全县有20万亩椪柑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
12月初,在泸溪采访,亲身感受到椪柑产业开发的强劲力度和农民积极参与的热情。在泸溪椪柑公司的万亩精品示范园,采访了公司的总经理李建兵,在外面打拼了几年,看到家乡经营橘园干得红红火火,便回来打造具有现代理念的公司。
几年下来,公司产量大增,且联络了30多家客商,打开了远至俄罗斯、朝鲜等销路。他还把附近乡镇的农民吸引过来,由公司包销他们的产品,年销售椪柑600万公斤。
柑橘红了,农民笑了,渴望脱贫致富的山区群众脸上挂满了希望。潭溪镇朱雀洞三组村民唐祖明原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在政府的帮助下,他种植了椪柑145亩,年产量140万公斤,连续三年椪柑销售收入超17万元,全家5口人,仅此一项年人平收入3.4万元,脱贫致富过上幸福新生活。
“神山神水出神果”,勤劳智慧勇敢的泸溪人,大挥产业之笔,躬耕山水之间。30多年来,全县共投入椪柑开发资金6.9亿元,引导农民开发椪柑23万亩,已形成了“两线两水一环”为格局的优质椪柑生产基地。椪柑1万亩以上的乡镇6个,5000亩以上的乡镇有7个,1000亩以上椪柑专业村81个,全县50亩以上的开发大户达400户,成为了全国最大的优质椪柑生产基地。
品牌叫响:撬动经济新跨越
产品要增效,市场营销很重要。过去由于宣传力度不大,没有分级也没有正规包装,没有发挥品牌效应,营销一度处于州内销售多州外销售少,坐等客户上门购买多、主动出击市场少的现状。
为此,泸溪县主动出击,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构筑销售“绿色通道”,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招引客商,广辟销售市场。在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上进行宣传,建立了中国泸溪椪柑电商网站。
在北京、广州、沈阳等地批发市场建立了推销“窗口”;同时,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组织了一系列活动,举办了五届泸溪椪柑节,县里请来著名歌唱家张也拍MTV,一曲体现椪柑美的《沅水神韵》唱遍大江南北。同时组团在上海、北京等8个城市开展了“泸溪椪柑中华行”活动。
2006年,泸溪成为全国椪柑基地县,并注册了“泸溪椪柑”商标,举办了第二届泸溪椪柑节。当年泸溪椪柑价格攀升到每公斤1.6元,全县增收6000万元。也就是这一年,泸溪椪柑首次以“泸溪椪柑”的品牌与从前的“老东家”福建芦柑同场竞争,每公斤价格高出后者0.6元,泸溪椪柑因此抢占了部分福建芦柑市场。连续五年,成功地举办了中国泸溪椪柑节。县里还组织100果农闯市场,在上海、北京、沈阳等城市开展推介活动,泸溪椪柑声名鹊起,整个推介期间共签椪柑销售订单6.3万吨,外销达8.6万吨。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组团两次到俄罗斯开展促销活动,使泸溪椪柑进超市、出国门,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俄罗斯、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该县充分发挥中介组织作用,为农户引来了全国范围内的订单。目前椪柑销售网点达80多个,营销队伍达6000多人。通过一系列的营销活动,使该县椪柑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局面,年均增收6000万元以上。
此外,该县大力兴建“绿色”龙头企业,形成了“公司+农户”、“农户连基地”的产业化规模经营格局。抓椪柑的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投入1.1亿元扶持建立7家加工企业,建起了果农椪柑贮藏库120多个,承担了大批果品销售任务。目前,该县围绕产业抓服务,围绕市场抓品牌,全县建起椪柑系列加工、包装、经销企业20多家。
泸溪椪柑大产业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据统计,2019年实现GDP69.48亿元,增长8.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46元,柑橘产业占全县农业总产值10.7%。今年以“六保、六稳”为重点,优化产业升级,全县经济稳步提升。今年1—11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稳步增长。先后12年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连续13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县和“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等称号。
湘西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泸溪县委书记杜晓勇告诉记者:“我们将紧紧抓住泸溪椪柑品牌优势和基础优势,继续将椪柑产业作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来培养,加大椪柑品改低改力度,极力打造一批优质椪柑产业示范基地,促进农民稳定增收致富。”
来源:红网
作者:向晓玲
编辑:杨姝
本文为湘西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