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湘西1月18日讯(通讯员 石先贵 颜家生 摄影 向万银)1月16日,保靖县葫芦镇24位州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国茶村茶坪寨开展“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非遗欢度苗年活动。
国茶村是中国传统村落,由阿着、毛莲、排扭、堂朗、茶坪组五个土家族苗族村寨组成。茶坪苗寨,苗语“夯达祝”,本意是“野猫谷”。茶坪寨,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保靖县地方管理制度,改原来土司800年世袭制度,变成朝廷任免举人(或军功)为知县的流动官员治理制度,史称“改土归流”。“夯达祝”因为种植茶叶历史悠久,被命名为“茶坪寨”。
“苗年”是苗族同胞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也是集庆祝收获、祭祀祖先、感恩天地等寓意为一体的隆重节日。按照湘西苗族的传统,每年农历的冬至开始,直到翌年的立春,都是年庆的季节。苗话叫做“挂助”,也就是过年,又称“苗年”。苗年期间苗族人民,依照传统,举行神圣的祭祀太阳神仪式、贴春联、打糍粑、杀年猪、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吃火坑年夜宴,相聚一堂,对唱苗歌,踏歌跳苗鼓舞。
苗族人欢度每一个苗年,苗族人都会举族聚会,祭天地,迎接太阳神。祭祀太阳神,是苗族最悠久文化,苗族的“祭司”(巴代雄),把供果、祭品和牺牲等,通过一场仪式,敬献给太阳神、大地以及我们祖先,表达苗族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感恩,对祖先的缅怀之情。活动开始前,州级非遗传承人龙桥凤进行驱邪祈福仪式。
糯米糍粑,是苗族人最具有精神文化价值的食材,糯谷,是稻耕民族,最早驯化的粮食作物,把最美的糍粑敬献给太阳神和祖先,代表最高礼仪。糍粑还具有便于随身携带,不易霉变,去野外劳作或远行,一堆小火就把糍粑烤熟,让人免受饥饿;做糍粑,是苗家女性的展现手巧、暗喻家庭富足的实物。这一天,苗族未婚男女青年相邀心仪的人共同打糍粑,“糍粑落地不沾灰”演绎出苗族男女间的爱情忠贞与纯洁。
贴春联,是苗族人民过年的重要习俗,表达了苗族人民一种避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春联的时候,意味着正式开启过年的序幕。
今天过年,州级代表性传承人洪生利现场演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族山歌,表示对村寨美好庆祝。苗歌按照演唱音律格式,分为“高腔”和“平腔”两大类,所谓的高腔,就是苗语的“出务”,平腔就是苗语的“歌萨”。高腔追求音律的高亢悠长、多声部的高腔,具有清晰而强烈的穿越力,表现出余音绕梁,荡气回肠音乐美。平腔,则讲究的词汇对仗,借喻优美,暗喻、对仗和押韵,是苗歌平腔以歌抒情,缠绵而含蓄艺术核心。苗年期间,苗族的女性站在厢房走廊上,婆婆盼公公、媳妇盼儿子、女儿盼女婿一同归来团团圆圆过年。
年夜宴,苗族人民杀年猪当天,把猪的内脏掺和着猪五花肉,用猪血作为鲜活作料,放上一大把整颗的大红干椒大蒜烹饪出独具风味的年夜大餐,家人们在满炕腊肉下,围着火坑举杯畅饮、分享富足。鲜红的猪血、火红的辣椒、通红的碳火表达对来年日子更红红火火。
吕洞山苗族人天性好客,开门迎贵客,进门喝上三杯清明前上好“保靖黄金茶”,再请客人进入年席宴,酒憨情满后,主人一家人齐聚到大门口,唱祝福歌欢送贵客离开,好客的主人家还要给尊贵的客人馈赠一支“火腿”和四沓“粑粑”,象征着祝福客人一年四季,风衣足食。
来源:红网
作者:石先贵 颜家生 向万银
编辑:杨姝
本文为湘西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