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乡村振兴领头雁丨刘大跃:能人返乡 激活村集体经济

编者按:群雁翱翔于天空领头雁是关键。基层党组织书记是带领人民群众奔向美好生活的“领路人”,也是为人民群众谋取利益的“带头人”。为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红网湘西站即日起推出系列报道《乡村振兴领头雁》,集中宣传报道一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如何在乡村振兴当中激起一池活水。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向力 通讯员 孙中元 湘西报道

宽敞干净的村间道、通俗且精致的文化墙、花草盆景相映成趣的庭院……这是“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龙山县石牌镇桂英村给人的第一印象。

1B99C13C-8AFD-433A-A85E-D7B3D5C9163E.jpeg

桂英村村规民约文化墙。

村庄蝶变背后,有村支部书记刘大跃的一份功劳。近年来,桂英村坚持党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在乡村振兴中走上前列,村集体经济由年不足5万元发展到年收入25万元。

育产业,筑牢支撑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2011年,刘大跃当选为村主任,2012年起担任村支书并连任至今。长期在外打拼的刘大跃视野开阔,发展思路清晰,他与村干部一致认为,村里最大优势就是良好的自然生态和便利的交通,重点打造百合、黄金茶、腊肉加工三大特色产业,打出桂英村的品牌。

731A0EA6-BAB1-4CFB-8366-CBDA242C858C.jpeg

刘大跃(左)与农技人员查看百合长势。

于是,村支部牵头采取因地制宜、因势制业、因人制业的产业发展方针,迈出产业先行第一步:结合村里种植百合近40年悠久历史和成熟的种植技术,大力发展百合2560亩,并建了两个百合加工厂,产品远销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实行土地流转,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引进龙山县本地企业种植了170余亩的葡萄,每到葡萄成熟季节,参观、采摘葡萄的人络绎不绝;采取“村民自主原材料生产+委托加工”方式完成了腊肉、辣酱等产品的生产,依托“一门式”电商便民服务平台,让百合、香菇、土家腊肉等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

83DC4E37-8E46-4FC8-840D-169E4F55E399.jpeg

“桂英腊肉”车间进行分拣包装。

去年12月初,中国电信湖南公司驻桂英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田仁海接到了中国电信湖南分公司180万元的农特产品订单,村民们欢呼道,“堆积在家里的山乡货成了大城市里的‘香饽饽’。”这宝贵的第一单意味着桂英村自此告别了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的过去,为村集体经济直接收益25万元。

“开头炮打响,老百姓腰包鼓了,发展产业的劲头更足了。”刘大跃激动不已地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如今,桂英村腊肉农产品加工厂即将完成厂区建设,可为村集体创收达40万元以上;百合示范基地基本建成,水旱轮作示范基地正式运行,将为桂英村带来新创收;规划中的养蜂林下经济,2000亩黄金茶园也在干群努力下,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促美丽,搭建推动乡村振兴的平台载体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桂英村通过完善“支部、党小组、党员,村委、片区、村民小组”三级组织架构和片区长工作体系,突出党小组、党员和片区长模范带头作用,按照“绿、美、亮、净、硬”五字标准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17CB6F40-C705-4E42-9E66-302C06178E06.jpeg

村组间平坦的沥青路。

近年来,刘大跃积极争取向上资金和项目支持,推进农网升级用电安全、人畜饮水全覆盖,让全村用上了安全电、吃上了放心水;引入财政彩票公益基金用于桂英村球场改造;在村组道路白改黑项目中,刘大跃常常到居民家中逐户讲政策、析利弊、做工作,项目实施期间,无一户阻工,无一户要补贴。

刘大跃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说:“当村书记,就是要想方设法带领群众致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十年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正是他不为所求,默默奉献,凭借着一颗为民的赤诚之心,赢得了群众一致支持和认可,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在桂英村铸起了一面永不褪色的鲜红旗帜。

来源:红网

作者:向力 孙中元

编辑:张鋆

本文为湘西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x.rednet.cn/content/2022/06/29/1144456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政法
  • 民生
  • 县市区
  • 公示公告
  • 旅游
  • 经济
  • 教育
  • 红图
  • 精彩视频
  • 虢正贵
  • 龙晓华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西站首页